这个冬天,这件事一定要重视!
今天(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当前,正是冬季呼吸道感染的多发季,“免疫力”的重要性受到更多关注。免疫力是人体的自身防御机制,想要提高自身免疫力,我们应该如何做呢?一起来学习↓↓
免疫力是如何丢失的?
1. 在不健康饮食中丢失
高盐饮食:会伤害免疫系统,削弱抗菌反应。
爱吃甜食:可影响白细胞的杀菌能力。
总忘记喝水:喝水可有助于人体排出毒素,喝水不足也会影响免疫力。
2. 在熬夜中慢慢丢失
增强免疫力是睡眠的重要功能之一,睡眠机体免疫因子多在睡觉时形成。
长时间熬夜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出现疲劳、精神不振,感冒、过敏也会不期而至。
▲图源:shutterstock
睡眠不足严重影响免疫系统T细胞功能,妨碍B细胞产生抗体。与正常睡眠相比,每晚只睡4小时的人体液免疫依赖B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减少50%。
睡眠不足不仅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还会导致条件性致病菌感染机会增加。
良好健康的睡眠是提高免疫功能的保证,有利于抗击病毒感染。
3. 在心情烦躁中丢失
负面情绪会引起一系列身体上的变化,还可能会致癌,不良的心理因素和负面情绪会导致人体免疫监视作用减弱。
免疫力下降致内分泌失调,让肿瘤细胞有机会摆脱抑制,使肿瘤发生概率成倍增长。
压抑等消极情绪导致淋巴细胞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癌瘤。
特别是女性,情绪对免疫力及内分泌功能影响更大,导致月经不正常,易感冒,易犯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疾病。
4. 在久坐中慢慢丢失
久坐可导致身体素质的全面下降,研究发现,久坐的人患肠癌的风险会增加约44%!
久坐会影响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不畅又直接导致肠道的蠕动速度变慢,以及有毒代谢产物向下运送和排出身体的时间变长,长年累月便会增加患肠炎、甚至是肠癌的风险。
▲图源:卡乐图片。摄影/贾琼
久坐人群更容易腹型肥胖。若是脂肪大量沉积在肝脏会慢慢演化成脂肪肝,不仅会影响肝脏解毒功能,还会进一步增加肝纤维化、肝癌等风险。
同时容易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多种疾病风险。
刚开始运动几分钟,免疫功能就可以出现良好的变化,虽然维持时间相对较短。
每天20分钟~40分钟的规律运动可以全面调动人体的免疫力,并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免疫状态。
5. 随着年龄增长丢失
进入老年期以后,机体的免疫系统逐渐衰老。特别是患有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容易被病原体侵犯,减低免疫力。
出现这5种表现
该重视免疫力问题
当你出现以下几种表现时,或许应该重视自身免疫力的问题,长期如此不仅仅会让人容易生病,而且还可能加重一些疾病。
1. 伤口恢复慢,易发炎
不小心被划伤后,普通人体内的免疫力会迅速反应,促进凝血,白细胞聚集对抗人体外的病菌,避免出现炎症。
但是免疫力比较差的人,就可能出现伤口愈合比较慢,两三天还是没有结痂,并且还会出现发炎、溃烂等表现。
2. 容易莫名地出虚汗
和他人相比,不管是什么天气都容易出虚汗的人,或许免疫力也比较差。而且这类人还可能在睡觉时很容易出虚汗,总是睡觉不踏实。
这种莫名出汗的情况,多半也和免疫力差有关。
3. 容易腹泻,肠胃不适
人体肠胃黏膜也是免疫系统的一道防线。免疫力比较差的时候很可能让病菌有机会进入人体。
例如,同样是出去吃饭,饭菜可能确实不太卫生,有人吃完没事,但是有人上吐下泻,也说明免疫力可能比较弱。
▲图源:卡乐图片。摄影/贾琼
4. 频繁生病,反复不断
隔三差五就感冒、发烧、咽喉不适,并且在生病后可能断断续续很久都没有康复,也能说明自身免疫力可能比较差。
5. 无精打采,总觉得累
人体免疫系统不够健全也可能带来慢性疲劳的问题。
有的人很容易觉得浑身无力,疲惫,稍微活动活动就没有力气了。这也是免疫力比较弱的一个表现。
提高身体免疫力,中医教您八招!
中医有句名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我们身体里阴阳平衡了,正气才能好好的存在人体内。那么如何保证身体阴阳平衡呢?
1.顺应天时
日常生活中要随着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调整起居生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原则,调理生活起居时间,规律饮食,按时睡眠。结合一天24小时脏腑循行规律养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提高自身免疫力。
2.调节情绪
精神状态是人体内在环境因素,内环境的稳定有助于正气持久的保留在体内,免疫力自然提高了。中医讲究的“恬惔虚无”就是强调人们要心态平和,凡事平常心,不斤斤计较,不难为他人也不难为自己,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3.节制饮食
很多人有个养生误区就是:我脾胃弱吃什么能补上?其实饮食规律均衡,不过饥、不过饱、不偏食才是最好的调理脾胃的方式。所谓吃要讲究阴阳平衡。饮食要细致讲究,从烹饪方法到食材选择,需要配合时令和节气,可适当加入中药药膳调理。
4.坚持锻炼
运动方式有很多种,有的人喜欢跑步和跳绳,有的女性喜欢瑜伽和跳舞,还有的男性喜欢去健身房练器械,那肯定会有人问:到底哪种运动更有益健康呢?其实你的身体会悄悄告诉你答案,当做完运动,身心感觉放松舒展并能长期坚持做的运动,都是对健康有益的。
▲图源:卡乐图片。摄影/宁颖
古人将运动称为导引,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都是老少皆宜的导引方式。给自己定一个运动小目标,常年积累坚持下来,身体得到锻炼,免疫力自然就能提高。要强调的是,中医锻炼的目标并不是减肥以保持身材,更多的是追求身心的愉悦平衡。在锻炼过程中注重人与自然相结合,比如很多功法的起势要朝向太阳升起的东方开始,象征着生命一天的开始。锻炼的同时要注重吐纳(呼吸)和身心的放松,精气神的锻炼才是最重要的。
5.泡脚
泡脚又称足浴,可配合相应中药外洗,是日常常用的养生保健方法,有活血祛瘀、祛湿排毒、养心安神的功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6.艾灸
艾灸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常用于防治各类寒邪侵袭的颈肩腰腿痛。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可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提高免疫力的目的。艾灸主要靠对人体局部的温热刺激,通过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起到作用。艾灸产生的温度或者是传统艾灸的烟对人体的刺激产生一种特定的应激状态,调动激发人体潜能,激活免疫系统,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扁鹊心书》中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艾灸既具有良好的养身保健作用,又便于居家自我操作,每次灸10~20分钟即可,一次选1个穴位,第二天再换个穴位,灸前后喝温水,饭后或运动后大汗以及洗澡后都不宜直接进行艾灸。若要治疗疾病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7.自我按摩
自我按摩也是很好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每天做十分钟,长期坚持,会有不错的效果。下面从脏腑的角度介绍几个自我按摩的特效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
太溪穴:其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常用于防治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关节炎、风湿痛等。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可用拇指按揉或按摩棒点按,也可配合艾灸,因为小腿肌肉丰厚,可适当较前面两穴力量加强,注意按压感受酸痛时配合呼吸。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各种痛症都可以用来应急镇痛,此外晕车、恶心等症状也可应急运用。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适合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和保健。配合艾灸保健效果更佳。
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饭后半小时按摩效果更好,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出现恶心或者疼痛的现象。
8.中医药调理
除了居家调理外,可以到中医院寻求专业的调理治疗。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调理方案,可以服用中药汤剂、丸剂、膏方、颗粒、处方药膳等,也可以选用针灸、拔罐、刮痧、理疗、推拿等绿色物理疗法,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体魄。
如何通过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在近日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要扶住正气,抵抗风寒燥火。
▲图源:卡乐图片。摄影/贾琼
在饮食方面,多吃一些扶助正气、健脾补气的食物。冬天吃温补的食物比较多,比如羊肉、牛肉、鸡肉等,避免吃一些燥热油腻的食物,它会难以消化。可以搭配一些萝卜。民间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可以帮助消化又可以滋阴补气。
另外可以选择一些药膳,以补气驱寒运燥为主,如党参、黄芪、生姜、紫苏叶、核桃等煲不同的汤,搭配不同的膳食,抗病能力就会增加。
▲图源:卡乐图片。摄影/宁颖
儿童是冬季呼吸道疾病感染的主要群体。家长们普遍关心,平时在饮食上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主任吴力群在近日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规律饮食,膳食均衡。北方地区天气寒冷,冬季可以适当进食一些温热、有营养的食品,比如牛羊肉、鱼肉等。但这些食物不可以过多进食,避免食积上火。冬季气候干燥,也可以吃一些像白萝卜、莲藕、梨、百合、银耳等这些润肺的食物。
来源:小康头条微信公众号综合新华社、河南疾控、中国中医、健康天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
责编:田苑淯颖
校对:周经韬
审核: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