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为反制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中国自2025年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液化天然气(LNG)加征15%关税。彭博社近日报道称,中国已经40天没有从美国进口LNG,而中国买家也正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购买LNG。据彭博社汇编的船舶跟踪数据,此次中国暂停从美国进口LNG,是自2023年6月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另据商品分析公司Kpler提供的船舶跟踪数据,目前也没有任何美国LNG运往中国。
特朗普(资料图)
白宫强势要求中方和美方签订总价值超过2万多亿美元的对美进口协议,这2万多亿美元仅限于农产品、石油和天然气三大类产品,遭到拒绝后,对中国出口美国的所有商品增加10%的关税,企图打压中国!为了给加税,故意拉上墨西哥和加拿大,变卦之前,美墨两位总统先通了一个电话。一通电话下来加、墨相继妥协,关税大棒危机解除!然而对中国增加的关税却并未解除,可见特朗普前期表现出各种善意是多么虚伪!
拜登在退任之前,民主党已经将所有能提前签署的政府可用资金项目基本全签了。留给特朗普能够动用的资金也就只剩下不到3%,对于正是缺钱时候的特朗普来说,即便他大面积裁员可以节省出一些开支,但省下来的这点钱,远不如咱们这一下反制裁来的猛。而美国本来的这些重点企业,就会因为高关税的存在面临破产的情况,再加上现在全世界都离不开中国制造,美国抬高我国大范围多领域的产品关税,那么他们本国的材料成本也会大幅提升,从而拉爆自己国家的经济通胀。
天然气管道(资料图)
目前,中国已形成俄罗斯管道气、中亚液化气、中东现货气的立体化供应网络,美国LNG在总进口中的占比已从2020年的15%降至5.4%。这种"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的策略,让美国的能源制裁如同打在棉花上。鲁比奥的"能源筹码论"暴露出对中国能源政策的误判。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国内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3.7%,煤炭清洁化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等措施正削弱对进口LNG的依赖。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依旧保持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达到约1万亿美元,而美国则承载着1.2万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利用其购买力对全球经济拥有重要影响力,特朗普试图通过扩大关税覆盖面,切断中国出口绕行途径,以此促进美国经济稳定。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处境变得更加严峻。不仅要在贸易战中求生存,还需寻找其他应对办法。一方面是在美国建立制造厂,利用美国的政策补贴避免关税冲击;另一方面是提高内销力量,增强国民消费能力。
中俄东线管道天然气进口量已突破300亿立方米,价格只有美国LNG的60%,这说明中国能源多元化战略成功。澳大利亚对华LNG出口量也在持续增长。2025年1-2月,中国国内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3.7%,这标志着中国在能源自主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我们也知道,实现真正的能源安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持续加强技术创新,深化国际合作,才能在未来的能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的“低成本威慑”策略在此轮交锋中彻底失效。中方通过“快、准、狠”的反制,传递了清晰信号:“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若美国继续升级冲突,中国手握稀土管控、市场准入、科技反制等“王牌”,足以令其付出更大代价。而美国单边主义的失败,正加速全球供应链“去美国化”进程——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正如领导人所言:“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