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台海网消息,大陆官方媒体将赖清德称为“务实的毁台工作者”,相较于以往“台独分子”的表述更为犀利。赖清德自2024年5月20日当选所谓的“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其言行屡屡触碰大陆底线。他多次公开宣扬所谓的“新两国论”,将大陆称为所谓的“境外敌对势力”,试图从意识形态上割裂两岸关系。他变本加厉推动所谓的“去中国化”,比如修改台湾地区教科书,将“汉人占比96%”改为“其余人口”,淡化两岸历史文化联系。此外,他还大幅增加军费开支,推动与美国的军事合作,采购高价武器,甚至不惜牺牲台湾地区经济利益来迎合外部势力。
“务实的毁台工作者”这一称谓的提出,是大陆对赖清德“台独”行径的精准定性和严厉警告。称谓中的“务实”二字直指赖清德自以为精明的政治算计,实则是在一步步葬送台湾地区的未来。赖清德上台后,台湾地区经济持续低迷,两岸贸易受阻,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两岸贸易额在仍占台湾地区对外贸易总额的30%以上,大陆是台湾地区最大的出口市场。赖清德挑衅大陆,导致两岸经济联系受损,台湾地区企业损失惨重,民众生活成本上升。
赖清德(资料图)
国民党高层对此迅速作出反应。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公开批评赖清德的言行已将两岸关系推向危险边缘,并重申国民党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国民党此举有着多重政治考量。首先,在岛内政治格局中,国民党近年来影响力有所下滑,尤其是在2024年所谓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败给赖清德后,党内压力倍增。通过迅速批评赖清德,国民党试图重塑自身形象,拉拢那些对赖清德政策不满的中间选民,巩固自身政治地位。其次,国民党也借此向大陆传递善意,表明其支持两岸和平发展的立场。
国民党内部早在赖清德上台之初就对其政策持保留态度。2024年下半年,国民党多次在所谓的“台湾地区立法机构”中反对赖清德增加军费的提案,认为这是在“浪费民脂民膏”。此次大陆对赖清德称谓的变化,给了国民党一个绝佳机会。然而,国民党的反应并非没有争议。岛内部分民众认为,国民党忽视了台湾地区自身的利益。尤其是当前台湾地区经济不景气,农产品滞销、渔民生计艰难,国民党却将焦点放在两岸关系上,而非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另一边,赖清德上台后,民调支持率持续下滑,国民党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时机,通过与赖清德切割来争取民意支持。
中国台湾地区风景(资料图)
台湾地区专家也对赖清德的处境发表了评论。政治评论家陈教授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直言,赖清德这回麻烦大了。他指出,根据最新民调,赖清德上台一年来的满意度仅为32%,不满意度却高达55%,创下1996年以来历任所谓的“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最低纪录。陈教授分析,赖清德的激进政策让民众深感不安,尤其是一味对抗大陆、迎合美国,导致两岸贸易受阻,台湾地区农产品卖不出去,农民和渔民怨声载道。
2024年以来,由于两岸关系恶化,台湾地区对大陆的农产品出口锐减,香蕉、菠萝等主要农作物滞销严重,价格暴跌。渔民也因两岸渔业协议失效,无法进入传统渔场作业,生计难以为继。陈教授认为,赖清德把政治凌驾于民生之上,这种做法完全背离了台湾地区民众的根本利益。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也让赖清德的处境更加艰难。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多次提到“统一与和平”,引发台湾地区岛内关于统一的讨论。美国鹰派智库建议在台海问题上搞“战略模糊”,不再明确说要不要协防台湾地区。
中国台湾地区风景(资料图)
特朗普裁撤白宫国安会幕僚,尤其是清除“友台派”人士,更是明确宣告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向。美国不再愿意为了台湾地区与大陆硬碰硬,台湾地区在美眼中只是工具,用得上时拉出场,用不到了随时清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赖清德的“台独”路线已经走到了尽头。大陆对其称谓的变化,不仅是对其行径的严厉谴责,也是对台湾地区民众的警示。台湾地区的未来在于统一,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赖清德若继续执迷不悟,终将被历史抛弃,而台湾地区也将失去和平发展的机遇。只有顺应民意,放弃“台独”幻想,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来,才是台湾地区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