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设置距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不应大于50米;有少量乘客需求的点位,可设置招呼站;实时公交动态更新周期应不超过30秒……8月5日,据北京市交通委消息,新版地方标准《公共汽电车站台规范》已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征集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25日。公告指出,现有规范已不能满足公共交通发展需要,北京拟对规范进行修订。
现有规范已不能满足公共交通发展需要
公告指出,近年来,随着市民个性化、灵活性服务需求的增长,北京市定制公交等多样化公交线路大幅增加,公交线路服务功能多样,发车间隔灵活,现有站台设置规范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拟对《公共汽电车站台规范》进行修订。
那么在对规范进行修订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对此,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编制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坚持公交轨道融合发展,需要公交站台在位置、配置上给予充分考虑;步行自行车路权保障要求提高,公交站台位置慢行保障应进一步加强;随着城市无障碍出行和适老化要求政策不断完善,公交站台无障碍设施要求需同步细化和强化。
同时,近年来公交站电子站牌逐步普遍并应用,但依然存在位置不统一、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需要对现行规范有关电子站牌设置位置、数据更新和设施维护等内容进行细化和调整。
修订要点:
公交站台距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不应大于50米
近年来,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已成为北京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原则之一。公交站台作为乘客重要的交通服务设施,一方面,应尽量缩短路口地面公交换乘距离;另一方面,应提供便利的换乘信息服务,方便乘客换乘。
新规范指出,公交站台应布置在有行人过街设施、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的路段上或者交叉口附近,在交叉口布置的公交站台应和交叉口的交通设计一体化设计。
新规范对“附近”也给出了量化标准:站台边缘距火车站广场、长途汽车站广场、体育场(馆)广场主要行人出入口近端不应小于25米,不应大于100米;距学校、医院主要行人出入口近端不应小于50米,不应大于100米; 距商场、景区主要行人出入口近端不宜大于100米;距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居住小区行人出入口不应大于50米。
有少量乘客需求的点位可设置招呼站
近年来,北京定制公交、响应式公交,通学、通医等多样化公交发展迅速,并已成为普遍的公交形式之一。本次修编新增定制公交、响应式公交等站台设置及设施相关规定。
新规范提出,定制公交、响应式公交应优先利用现有的公交站台,必要时也可单独设置停靠站,站台设置应充分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
值得一提的是,新规范提出增设招呼站的相关内容——相邻站点间距大且站点间有少量乘客需求的,可设置招呼站,招呼站应具备公交车临时停靠条件和乘客候车条件。这条规范对“响应式公交”的站台设置给出指导意见。
实时公交动态信息更新周期不超过30秒
随着信息化发展,人们对于实时公交信息的需求更高。新规范提出,站台应设置电子站牌向乘客提供车辆到站预报服务,实时公交动态信息的更新周期应不超过30秒,电子站牌宜与站牌一体化设计。
新规范对站台的服务设施也做了细化规定。如候车亭宜覆盖乘客候车空间,便于乘客遮阳避雨,不应影响乘客等候和集散。宜设置盲文站牌及语音提示服务设施,盲文站牌的位置、高度、形式与内容应方便视觉障碍者的使用。站台范围内无障碍设施应与周边道路的无障碍系统相衔接,外侧分隔带上的站台应结合人行横道设置无障碍坡道、警示盲道砖等无障碍设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