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A市场很热,AI液冷很热门,一些概念股相当火爆。
你是否也赚钱了?还是亏钱?
当单机柜功耗突破50kW大关,当亚马逊云祭出直冷芯片革命,一场关于数据中心散热权的战争已进入白热化。
在这场千亿规模的液冷赛道上,中国精密温控龙头英维克正以10亿投资开启豪赌,其全链条液冷方案虽获英伟达认证、绑定字节腾讯等大厂,却面临毛利率连年下滑、服务器厂商自研与国际巨头压境的多重围剿。
在2024年英维克毛利率28.75%,正站在技术替代与市场爆发的十字路口。
全链条技术的稀缺性壁垒。
英维克的崛起,源于对液冷技术的前瞻卡位。
冷板设计,英特尔认证,快速接头专利,CDU能效比5.2,浸没式液冷,PUE≤1.05。
技术护城河的三重维度。
1. 全链覆盖:从冷板到CDU的完整解决方案。
2. 认证优势:通过英伟达DGX A100液冷测试。
3. 能效标杆:浸没式系统比风冷节能40%。
2024年市场有利数据。
“液冷不是零件拼装,是精密调控的艺术。”创始人齐勇在技术论坛上的断言,揭示了其毛利率领先的底层逻辑。
净利率逆势增长的效率。
当毛利率从36.58%滑至28.75%,英维克却实现净利率逆袭。
盈利能力拆解。
高效运营的双引擎。大订单规模效应,单笔超千万订单占比升至45%。人均创收从98万增至156万。创始人主导决策。齐勇31.02%控股权保障战略执行力,项目审批流程压缩至3个工作日。
2024年在毛利率下降背景下,净利率反超佳力图(4.85%)等对手,证明其成本控制能力。
应收账款与存货的不好。
高速增长背后,运营效率隐患不容忽视。
资产质量变化趋势。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63天,较2015年增加了44天。 存货周转天数有原来的87天,较2015年增加了22天。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2.3亿(2024年)。
根本原因在于业务模式。数据中心项目6个月回款周期, 先安装后付款的行业惯例,2025Q1净利暴跌22.53%源于收入确认滞后。
四面楚歌,遭遇三重冲击?
英维克的领先地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竞争格局剧变。
亚马逊的打压,直冷芯片跳过CDU/管路等外部组件,散热效率提升50%以上,可能使英维克沦为“标准件供应商”。
齐勇在内部会议中坦言:“这场技术革命要么让我们腾飞,要么让我们消失。”
10亿扩建与出海豪赌?
面对困局,英维克祭出组合拳。
产能研发双线投资。南通基地年产5万套CDU产能。研发中心聚焦直冷技术反制。泰国布局SAP ERP系统提升海外运营效率,目标海外毛利率50%(国内2倍)。
出海战略必要性。
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仅12%,目标2027年提升至35%。
未来千亿市场的生死竞争会如何?
液冷赛道的高成长性与高风险并存。
2024年渗透率10%,达到2025年预期20%。单机柜价值量,风冷8万vs液冷25万。英维克的胜出关键在于:
1. 技术迭代:能否突破直冷芯片封装技术。
2. 客户绑定:维持与字节/腾讯的深度合作。
3. 出海成效:东南亚基地2026年能否盈利。
液冷之王的涅槃之路。
在英维克深圳实验室里,浸没式液冷槽正冷却着英伟达H100芯片组,隔壁工区则陈列着直冷芯片的初代样机。
这些温度被精准控制在±0.1℃的设备,即将装入腾讯天津数据中心、护航东南亚某国的算力基建、测试亚马逊新型技术的可行性,它们正在成为数据中心进化史的关键见证。
从风冷到液冷,从国内到海外,英维克的冒险之旅印证着硬科技行业的残酷法则:技术护城河需要不断加深,否则就会在浪潮中崩塌。当齐勇宣布“投入10亿再造一个英维克”时,这家企业的抉择已超越商业本身,它正成为中国液冷产业能否自主可控的试金石。
随着南通基地投产与泰国布局落地,英维克的千亿豪赌进入倒计时。在这个1077亿液冷市场、30%渗透率目标的宏大叙事里,这场关乎技术主权与商业生存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