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战略
美国特朗普发布行政令,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
据美国白宫9月8日消息,美国特朗普发布行政令,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特朗普称该名称展现了美国政府随时代表国家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能力和意愿,而不仅仅是为了防御。
美海军计划成立机器人和自主系统项目执行办公室
据MeriTalk网9月5日消息,美海军部长约翰·费兰发布一份备忘录,下令成立机器人和自主系统项目执行办公室 (PEO RAS),并任命一名投资组合收购主管和一名负责副助理部长。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将机器人和自主系统项目整合为最少数量的有凝聚力的项目,优化现有和计划中的项目管理,并将收购和网络安全权限整合到新领导结构下的工作流程中。据悉,新办公室预计将在90天内实现初步运营。
信息
特朗普称将对未在美建厂芯片企业加征关税
据路透社9月5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政府将对未将生产转移至美国的半导体企业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特朗普还强调,若企业在美投资或有建厂计划,则可豁免关税。此前,台积电、三星与SK海力士均已宣布在美建厂。据悉,8月6日美国将对进口半导体产品征收100%关税,这一税率将适用于“所有进入美国的芯片和半导体”,但不适用于已承诺或已启动程序在美国制造相关产品的企业。
荷兰ASML公司领投法国AI公司Mistral AI,将成其最大股东
据路透社9月7日消息,荷兰芯片设备公司 ASML将向法国AI公司 Mistral AI 投资15亿美元,领投约20亿美元的最新一轮融资,将成其最大股东。ASML此次产业“越界”投资是其在AI浪潮下主动迈向软件与算法前沿,直接押注下一代大模型公司的尝试。这一动作与谷歌、亚马逊等巨头的“自造芯片”逻辑类似:硬件不再只是硬件,算力与模型的结合才是未来的核心壁垒。据悉,Mistral AI在2023年成立,其创始团队包括前 DeepMind的研究员 Arthur Mensch 及前 Meta 研究员 Timothée Lacroix 和 Guillaume Lample。
美日韩召开量子产业安全研讨会,强化三边量子合作
据美国国务院官网9月5日消息,美日韩三国代表于9月3日至4日在首尔、9月5日在东京举行了两次关于量子产业安全的三边研讨会。根据国务院的声明,三国政府和产业界专家共同出席这两次研讨会,探讨了如何保护量子生态系统免受物理、网络和知识产权威胁,并强调了三边合作在维护创新及加强量子生态系统方面日益增长的重要性。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办公室表示,“我们的三方伙伴关系有助于确保美国人民能从量子计算的突破中获益,这些突破有可能重塑全球力量平衡、催生全新产业,并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生物
美国FDA发布绿色清单,禁止非法进口GLP-1药物成分
据FDA官网9月5日消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绿色清单”进口警报,禁止未经核实的外国来源、具有潜在危险的GLP-1活性药物成分(API)进入美国市场,旨在确保患者安全和药品供应链安全。
美国总统防治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将与艾滋病高负担国家共同制定药物分发策略
据美国国务院9月4日消息,美国国务院宣布了一项由“总统防治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PEPFAR)发起的市场塑造计划,旨在将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的突破性艾滋病药物利那卡帕韦推向艾滋病高负担国家市场,重点预防母婴传播。该计划将促进该药物的全球生产和分销。
世卫组织更新基本药物清单,将癌症和糖尿病治疗药物纳入其中
据WHO官网9月5日消息,世卫组织(WHO)发布了《基本药物标准清单》(EML)和《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EMLc)的更新版本,新增针对各类癌症和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如肥胖症)的治疗药物。此外,新增的药物还包括治疗囊性纤维化、牛皮癣、血友病和血液相关疾病的药物。
美国两所大学合作利用AI程序对潜在大流行性病原体进行风险排序
据CEPI官网9月4日消息,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与波士顿大学合作,将两所大学各自的“病毒情报和战略威胁评估项目”和“生物威胁出现、分析和通信网络项目”中的“开源疾病监测计划”相结合,旨在通过AI辅助工具及专家监督和管理,实时提供人畜共患病毒风险排序并定期更新。
能源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突破兆瓦级燃料电池技术
据Fuel Cells Works 9月6日消息,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在“氢燃料电池航空电驱总成项目”(BALIS项目)中成功实现下一代燃料电池系统核心组件单机功率超1兆瓦的运行突破。该技术采用12个燃料电池模块耦合(单个含400余电芯),配套开发复杂控制策略,可支持1.5兆瓦级电动推进系统测试,未来将应用于航空、船舶及重型车辆零排放动力领域。使用绿氢运行时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为交通能源转型提供关键技术路径。
海洋
美国造船厂开发模块化攻击无人水面艇
据贝尔德海事网9月6日消息,美国造船厂Senesco Marine宣布开发新型模块化攻击无人水面艇(MASC)。该船厂正在与美海军造船、自主系统与高效推进领域的领先公司合作,目标是实现低成本、快速建造和高效部署。MASC将为舰队及时提供先进的武器能力。据悉, 美海军无人海上系统办公室此前发布该艇的意见征询书,要求能搭载集装箱化任务载荷,可与海军水面舰艇协同机动或独立行动。
英国测试有人-无人舰艇自然语言通信技术
据军队认知网9月5日消息,英国国防与安全加速器(DASA)携手英国Marine AI公司已启动一项新计划,测试无人舰艇利用自然语言与有人舰艇交流的能力。试验已在英国周边海域进行,涉及“Oceanus12”号、“帕特里克·布莱克特”号(Patrick Blackett)和“圣剑”号(Excalibur)等无人水面艇。据报道,当前无人水面艇多依赖编码协议或人工监控,灵活性受限。此次试验将证明无人水面艇可在真实条件下使用航海人员可理解的语言进行互动,从而提升混合编队行动的安全性与响应效率。该项目将提升有人与无人平台互操作性。
法国公司推出无人潜航器母舰
据Bairdmaritime网9月8日消息,法国船舶建筑公司推出一款名为“海洋机器人航海者”的新型科研母船。该船长18米,吃水仅0.7米,可搭载多达六艘无人潜航器(UUV)。该船采用阶梯式船体,减少阻力的同时扩大甲板空间,空气动力学上层结构有助于降低静止功耗。此外,该船还配备可伸缩太阳能板、混合动力系统(电池/生物柴油/喷水推进)、数据分析实验室、办公生活区和可同时收放4个UUV的绞盘系统,同时支持潜水员和刚性充气艇作业。
印度国防部发布《技术展望能力路线图》
据海军新闻网9月8日消息,印度国防部发布《技术展望能力路线图》(TPCR),概述了其武装部队对未来作战能力的关键需求。该文件重点包括:计划建造一艘可能配备电磁弹射(EMALS)及考虑核动力的大型航母、发展双引擎舰载战斗机(TEDBF);采购5-10艘下一代驱逐舰/护卫舰、多艘扫雷舰、船坞登陆舰及大量无人系统;推动国产常规潜艇项目(P76)并配套发展锂离子电池、鱼雷等子系统;寻求本土化研发包括舰炮导弹近防系统、远程反舰导弹、燃气轮机及电力推进系统等一系列先进装备与关键技术,以全面提升国防自主设计与制造能力。
航空
美空军启动“猎鹰峰”演习,评估反小型无人机技术以强化基地防御
据armyrecognition网站9月7日消息,美空军北美防空司令部与北方司令部启动“猎鹰峰”(Falcon Peak)大规模反无人机系统演习,是美本土最全面的反无人机试验之一。演习期间,美将模拟敌方无人机入侵美军设施,每日早7点至晚7点从圣罗莎岛发射无人机测试多层防御系统。此次演习将评估先进雷达、射频等技术,数据将支持制定采购策略、完善作战准则,应对本土及前沿基地的无人机威胁。
美海军选择四家公司开展舰载“协同作战飞机”无人僚机概念设计
据breakingdefense网站9月6日消息,美海军无人机和打击武器项目执行办公室发布一份关于“协同作战飞机”(CCA)幻灯片,确定美海军选择波音、诺格、通用原子和安杜里尔四家公司开展舰载CCA概念设计。此外,美海军选择洛马公司开展“通用控制架构”研发工作。同时,幻灯片概述了美海军对未来舰载CCA需求,包括:无人驾驶、模块化、可互操作、可互换、多功能平台;持久、致命、敏捷的力量倍增器;航母作战能力;成本效益和任务有效性;最大化作战灵活性;解决当前和新出现的作战差距;适应高风险状况;载人平台风险降低器;支持第四代和第五代战斗机并延伸至第六代战斗机。
航天
美空军研究实验室探测利用商业火箭实现全球快速物资运输的可行性
据SpaceNews网站9月7日消息,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分别授予蓝色起源和安德里尔工业公司价值130万和100万美元的合同,将探索利用商业火箭实现全球快速物资运输的可行性。该合同作为“全球敏捷物流计划”(REGAL)项目的一部分,旨在推动点对点火箭货运技术发展,以支持军事应急响应及人道主义任务。根据合同,蓝色起源将评估“新谢泼德”火箭适应点对点运输的可行性;安德里尔主要负责将多个潜在政府用户的有效载荷整合到火箭货物运输载体中。
日本海上保安厅海上巡逻船将利用“星链”提升敏感海域通信能力
据caliber网站9月7日消息,日本海上保安厅大型巡逻舰将利用“星链”服务来增强其通信能力。据悉,日本海上保安厅将在 2025 财年拨款 42.6 亿日元(约合2900 万美元)用于安装“星链”终端,引入具有增强加密功能的通信设备,并开展网络攻击研究。根据计划,日本将在2026年3 月前为 66 艘大型巡逻舰引入该服务,2027年再新增16 艘。
新材料
哈萨克斯坦第一大稀土矿床蕴藏2820万吨具有商业价值的稀土元素储量
据产业前沿9月6日消息,在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地区最大的稀土矿Kuirektykol进行的地质勘探已经将商业上可行的稀土元素储量从2000万吨上调至2820万吨。勘探工作于2022年开始,到2024年11月,地质学家已经确认在四个关键区块的300米深处发现了显著的铈和其他镧系元素浓度,还发现了新的金、铜和钨的前景地点。哈萨克斯坦目前正在探索25个有前景的稀土矿点,总面积达100,000平方公里。仅在2024年,就发现了38个新的固体矿床。贝利尔、钽、铌、钪、钛、铼和锇的生产已经开始,并且伴随着相关元素如铋、锑、硒和碲的提取。
日本正在设计不含稀土的磁铁
据产业前沿9月6日消息,日本制造商正在开发技术,以制造用于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强大电机磁铁。原日立金属有限公司曾于7月底宣布,已开发出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牵引电机的不含重稀土的钕磁铁。目前通过严格控制杂质,已经达到了适合电动汽车电机的性能。未来计划投资50亿日元(合3390万美元)运营一家工厂,到2026年产能达到45吨,2030年达到150吨左右。转换磁铁类型需要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严格验证性能和采购成本。即使在获得批准后,重新设计和重新认证到投入使用也将需要时间和精力。
美国研究人员利用AI发现可替代锂离子电池的新材料
据双碳情报9月8日消息,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AI发现可替代锂离子电池的新材料。研究人员采用生成式AI技术,开发出晶体扩散变分自编码器(CDVAE)与微调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双AI系统,快速筛选出5种新型多孔过渡金属氧化物结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海绵状开放网络,能适配镁、钙、铝、锌等多价离子(带2~3个正电荷),解决了多价离子尺寸大、电荷强导致的传输难题。相比传统锂离子电池,多价离子电池储能潜力更大,且原料丰富、成本更低。这一AI辅助材料设计方法有望大幅加速材料研发,为储能及电力电子等领域的材料探索提供高效路径。
先进制造
韩国科研团队研发3D打印触觉传感器
据3D Printing Industry 9月3日消息,韩国首尔科学技术大学(SEOULTECH)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三维拉胀超材料(AMM)的新型触摸检测平台,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3D打印技术,该平台可提供高灵敏度、稳定性和最小的干扰。该解决方案为新一代可穿戴电子产品、先进假肢和人机交互系统铺平了道路。未来十年,基于拉胀结构和3D打印的触摸传感器可能成为下一代可穿戴电子产品的支柱。它们将能够对人体运动、姿势和健康参数进行持续、高质量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