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明下,下面这两则消息不是电影情节,而是发生在美国成千上万科技公司员工身上的真实一幕。
一位在Twitter(现为X)工作多年的项目经理,像往常一样在凌晨醒来,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想看看工作邮件。但他发现,自己公司的Slack、Gmail和所有内部系统,都登不上了。
起初,他以为是网络问题。但在几个同事群里,恐慌开始蔓延,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被“踢下线”了。没有通知,没有会议,没有任何解释。几个小时后,一封冰冷的、非个人抬头的裁员邮件,才发到他们的私人邮箱。
整个过程,高效、冷酷,像一次精准的服务器清理。
(图源网络,侵删)
还有一位被裁的亚马逊员工在LinkedIn上写道:“我感觉自己不是被解雇了,而是被一个庞大的系统‘停用’了。”
这个场景,刺痛了每一个在“大厂”或“系统”里工作的人。
我们害怕的,不仅仅是失业。我们更害怕的是,在未来某一天,我们是否也会像这样,被一个冰冷的算法,悄无声息地“优化”掉,连一句体面的告别都得不到。
这并非危言耸听。
你有没有发现,你的“老板”,或者说,管理你的“那只手”,正在变得越来越“算法化”?
你的工作量,由项目管理软件精准量化;你的绩效评估,越来越依赖于系统抓取的数据;你的沟通,甚至都有AI帮你润色,确保“情绪得体、表达专业”。
在一个被数据、模型、算法不断“优化”的职场里,我们每个人都被要求变得更像一台高效的机器:情绪稳定,永远在线,精准执行。
(图源网络,侵删)
我们正在疯狂地学习使用各种AI工具,生怕自己被甩下车。但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
当机器能做到99%的“执行”工作时,我们作为“人”,那1%的不可替代性,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微软CEO纳德拉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他将“同理心”注入这家科技巨头后,让微软重回巅峰。
而尼古拉斯·扬尼(Nicholas Janni),一位在牛津、IMD等顶尖商学院执教多年的领导力大师,则在他的获奖作品《领导即疗愈》(Leader as Healer)中,系统地揭示了这个秘密。
他说,在AI时代,最稀缺也最昂贵的能力,恰恰是算法无法模拟的——人类温度。而拥有这种温度的“疗愈型领导力”,将成为你最坚实的护城河。
1
你的精神内耗,源于一场“角色扮演”
我们先聊个让人疲惫不堪的词——“精神内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明明一天没干什么体力活,但下班回到家,却感觉身体被掏空,累得什么都不想动。
(图源网络,侵删)
扬尼在《领导即疗愈》这本书里,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今天主流的职场文化,是一种“窄带宽”文化。
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与自己的身体、情绪、直觉完全“失联”。我们就像一个只有CPU在疯狂运转,而其他所有传感器都被拔掉的电脑。
我们所有的能量,都用来维持那个“理性、专业、情绪稳定”的面具。我们不是在工作,我们是在“表演”工作。
而这种表演,正是“精神内耗”的根源。因为它违背了我们作为“人”的基本设定。
那些被我们压抑的情绪、被我们忽略的身体信号,并不会消失。它们会变成一种“冻结的能量块”,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不断地消耗我们的生命力。
所以,你开了一天会,虽然身体没动,但你的“内在系统”却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斗。
这当然比搬一天砖还累。搬砖的累,睡一觉就好了。而这种“心累”,正在日复一日地,把我们变成一个空心的、麻木的、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的“工具人”。
而这种文化的缔造者和维护者,正是那些我们曾经无比推崇的“执行者型领导”。
“内卷”“躺平”“职场倦怠”……这些热词的背后,其实都是对这种“窄带宽”文化的无声反抗。
2
从“执行者”到“疗愈者”:一个决定未来的选择
那么,出路在哪里?
扬尼在书中提出了那个振聋发聩的概念:领导者,需要从“执行者”进化为“疗愈者”。
“疗愈”,到底是什么意思?
扬尼解释说,这里的“疗愈”不是医学概念,而是指“恢复完整”。
它意味着,当机器接管了“执行”层面的任务后,我们必须向内探索,去激活那些被长期压抑的、真正属于人类的“超级能力”——共情力、直觉力、身体感知力、创造力。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疗愈型领导者,拥有更宽的“带宽”。
他们不仅拥有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同时也向自己的身体感受、情绪和直觉敞开。
在一个“疗愈型”的团队里,是什么样的体验?
当团队面临巨大压力时,领导者会说:“我注意到现在大家都很焦虑,我也一样。我们暂停五分钟,都做几个深呼吸,感受一下自己的身体。”
在这种环境下,员工不再需要耗费巨大的能量去“表演”。他们被允许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扬尼分享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一家跨国科技公司的高管客户,采纳了他的建议,仅仅是在所有重要会议开始前,增加了一个“闭眼静默5分钟”的环节。一年之后,这位高管反馈说,整个团队的“思考质量和相互联结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以前“不可想象的”。
这就是“疗愈”的力量。它不是什么软弱的温情主义,而是更高维度的效率和智慧。
(图源网络,侵删)
3
你也可以成为“疗愈者”,从一个30秒的练习开始
“好吧,道理我都懂。可我不是CEO,甚至都不是一个管理者,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但扬尼的这本书,之所以能超越一般的商业书籍,获得如此广泛的认可,正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更本质的命题: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领导者。
你如何领导你的家庭?你如何领导你的亲密关系?以及最重要的,你如何领导你自己?你是不是也常常用“执行者”模式对待自己?
●身体不舒服了,对自己说:“忍忍,忙完这阵再说。”
●心里难过了,对自己说:“别矫情,谁不是这么过来的。”
我们把自己活成了一张排得满满的“任务清单”,却忘了去感受生命本身。
那么,如何开启自己的疗愈之旅?
扬尼在书中都提到了一个极其简单,却无比强大的练习,我在这里分享给你,你现在就可以试试。
这个练习,叫做“从前进的圈,到后退的圈”。
1. 感受“前进的圈”:此刻,你读着这篇文章,很可能就处在这个状态。你的注意力是向前的、向外的,能量都集中在你的头部,你的思维里。
2. 切换到“后退的圈”:现在,请你暂停一下。做几次深长的呼吸,随着每一次呼气,感觉你的身体正在向后、向下“落”回到椅子里。感受你的大腿和臀部与椅子的接触,感受你的双脚踩在地上的坚实感。让你的肩膀放松下来。
就是这样。你只是把注意力,从外部的世界,收回到了自己的身体内部。
你感觉到了吗?那份微妙的、从紧绷到放松,从漂浮到安定的变化。
扬尼说,这个“后退的圈”,就是我们回归“存在”(Being)状态的入口。
这是一个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练习。在会议开始前,在接起一个重要电话前,花30秒,做一次“后退的圈”。
你会发现,当你从一个更安定、更完整的内在状态出发时,你的思维会更清晰,你的言语会更有力量,你的决策会更明智。
这就是疗愈的开始。它只需要你愿意,把一部分注意力,重新还给自己。
4
写在最后:一个百亿美元CEO的真实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美国最大的医疗系统之一Atrium Health的CEO,尤金·伍兹(Eugene Woods)。这个故事,也是他亲自为《领导即疗愈》这本书写下的推荐序。
伍兹先生,是一个典型的、成功的“执行者”。他掌管着一个价值百亿美元、拥有七万名员工的庞大帝国。他习惯了扛起重担,在高压下做出决策。
然而,几年前,他的人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他刚刚接手这个庞大的系统,面临着行业的剧变;同时,他正在经历一场痛苦的离婚;他搬到了一个新的城市,住在一栋尚未装修的房子里,被成堆的箱子包围;他还要努力帮助儿子适应新的学校。
他说:“我的压力快接近极限了。”
(图源网络,侵删)
就在那时,他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尼古拉斯·扬尼。
扬尼没有和他谈论KPI,没有分析财报,而是引导他去感受自己的身体,去拥抱自己内心深处那些被长期压抑的悲伤、恐惧和疲惫。
伍兹在序言中写道:“最重要的是,他帮我认清了自己的真正使命:作为领导者,我的根本使命是疗愈。从那以后,我对工作和世界的看法彻底改变了。”
他意识到,他毕生致力于领导全美的医疗系统,人们在最脆弱的时候来到这里寻求治愈。他们为身体的康复而来,但破碎的身体往往伴随着心灵的创伤,这些创伤同样急需疗愈。
而他,作为这个系统的领导者,如果自己都是一个“破碎”的人,又如何能为他人创造一个疗愈性的环境呢?
这个顿悟,改变了一切。
AI的浪潮,与其说是一场技术革命,不如说是一次对“人性”的终极拷问。
它逼着我们去思考:当“做事”的价值被无限稀释时,“做人”的价值是什么?
《领导即疗愈》这本书,恰逢其时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它不是让你放弃理性,去拥抱虚无缥缈的“感觉”。恰恰相反,它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全频段”的人:既能驾驭复杂的数据,又能读懂人心的细微波澜。
在这个注定被算法重新定义的时代,我们最大的风险,不是被AI淘汰,而是为了不被淘汰,主动把自己变成了AI。
不要用你的业余,去挑战别人的专业。在计算和执行上,我们永远赢不了机器。
我们唯一能赢的地方,在我们的人性深处,在那份独有的、不可复制的、温暖的生命力里。
这才是AI时代,我们每个人最值得投资的“核心资产”。
翻开这本书,与其说是学习一种新的领导力,不如说是重新找回那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自己。
因为,未来的战场,不是人与机器的战争,而是“完整的人”与“工具化的人”的竞争。
你,想成为哪一种?
上一篇:贾飙:AI重构保险基金全流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