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匹配大学舍友:是“精准适配”还是“形式主义”?
创始人
2025-09-28 14:14:33
0

凌晨的大学宿舍里,敲击键盘声、梦话声与耳机发出的微弱声响交织在一起。四名来自不同省份的学生,在入学时填写了一份调查问卷,由AI根据睡眠习惯、卫生标准与噪声耐受度进行“匹配”,成为室友。南京某高校辅导员陈亦萍(化名)对央视网《锋面》记者表示,宿舍关系已成为大学生活的焦点之一,“引入问卷和AI,某种程度上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社交媒体上,“#宿舍关系”话题已累积179亿次浏览量和540万条讨论。其中,“貌合神离”“争执”“厌恶”等词高频出现,折射出当下宿舍关系的脆弱。当宿舍关系面临挑战时,AI匹配能否带来新的转机?

舍友匹配的演进:问卷、MBTI与AI

“录取结束后,要在新生系统内填一个20道题左右的问卷,比如你怕不怕吵、空调开几度、几天洗一次澡、是否介意室友在宿舍吃有味儿的东西等等。”江原(化名)是天津一所高校的大一新生,入学前她兴奋地在网上发帖,“谁懂看到宿舍调查问卷时的救赎感?”

近年来,这类“宿舍匹配问卷”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学校通过APP或微信群在开学前收集学生的日常作息、卫生习惯、声光敏感度等信息,取代以往按学号或录取顺序随机分配宿舍的方式。

南京某高校的大二学生李梅衣(化名)告诉央视网《锋面》记者,如今的调查问卷更细致,具体到“第二天早上有课几点睡”“早上没课几点睡”“夏天空调开几度”“冬天空调开几度”……“因为我们班真的出现过这种情况,一名来自北方的同学在空调温度低于26℃时就感冒,而一名来自南方的舍友在温度高于26℃时就中暑,结果两人吵了起来。”

除了日益详细的问卷,部分高校还尝试引入MBTI人格测试。江原所填的问卷中就包含“你是I人还是E人”“你希望室友是I人还是E人”等问题。从过去简单的随机分配,到如今越来越细致的调查问卷,再到部分高校率先尝试的MBTI和AI匹配,这些转变映射的是宿舍中越来越强的“边界感”。

央视网《锋面》记者了解到,除了选择题以外,部分高校的新生宿舍调查问卷还增加了开放式问答题,如“请描述你理想中的宿舍生活”。学生可以用一整段话表达期待,再由AI读取文本并将其转化为坐标点,以判断不同学生之间的“匹配距离”。陈亦萍解释说:“这其实是嵌入模型的应用。比如‘喜欢睡觉’和‘讨厌睡觉’会落在不同的坐标点上,两者距离越远,说明越不合拍。”

类似的AI匹配方法还有构建“情感轴”,将“讨厌晚睡”与“喜欢熬夜”作为情感相反、语义相近的维度,通过计算坐标点之间的“距离”来判断适配度。李梅衣认为,对于偏好极端的学生,这类问卷确实有效。“我们宿舍四个人都属于晚睡、不怕光、不怕吵、不怕味儿的类型,有人吃东西我们不会赶她出去,还会凑上去要一口。”但她发现,对于选择中间选项、偏好不明确的同学,匹配效果并不理想。

理想与现实:“自我修饰”遭遇“真实相处”

入学前,黄若凡就对舍友关系做了定位:不太可能成为至交。他告诉央视网《锋面》记者,没有必要强求舍友团结或者关系亲密,主要目标还是学习,“能维持公共生活空间的干净平静就很好了”。

实际上,黄若凡的想法并非个例。作为2025级新生,王晓(化名)开学前在社交平台上“冲浪”,发现在互联网语境下,大学宿舍的人际关系充满了“规则怪谈”:开学之初务必立好宿舍公约;新同学请不要对大学舍友抱有任何期望;如果要学习,请离开宿舍前往图书馆或自习室;回到宿舍最好少说点儿心里话……

不求成为“神仙密友”,只求“相敬如宾”,这样的情感期待也部分反映在了调查问卷填写上。黄若凡告诉央视网《锋面》记者,学校下发的新生调查问卷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填写,而且大家在填写调查问卷时都有些不太真实。

“我大一的舍友在填宿舍问卷的时候,她的家长会改掉她的选项。”李梅衣入学后和同学们聊天时发现,有些同学会因为家长在旁边,或是担心被“剩下”,改掉自己打游戏、看动漫等习惯,“导致入学后还会跟舍友有一些矛盾”。

当无力改变环境时,床帘和桌帘就成了最后的“屏障”。每年九月开学季,“遮光床帘”都会登上新生必备清单。从最初简易的白色蚊帐进化成加厚涂层的防光床帘与桌帘,大学宿舍被有序地划分成数个小格,每个小格都归属于不同的主人。床帘一拉,即为发出“私人空间,请勿打扰”的信号。

紧张的床位资源:问卷和AI无法协调的现实

在李梅衣眼中,调查问卷只能起到基础性的摸底作用。这份调查问卷在大一实践一年后,由于想调换宿舍的人还是不少,于是从大二开始,舍友分配就彻底放开,变为“自行商量,组队入住”。

但现实问题是。床位资源紧张,这是问卷和AI无法解决的。“我大一去申请换宿舍的时候,辅导员已经是非常不情愿了,因为她也没办法将我们换出去,宿舍的床位是有限的。”黄若凡告诉央视网《锋面》记者,由于大学床位紧张,“你要换出去就有人要换进来,而且我们一次性换走两个人,宿舍被剩下的人心里可能也不舒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此有更深入的观察,他指出:“通过问卷或AI匹配舍友,主要目的是促进宿舍关系和谐,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一个学生宿舍是六个人、七个人、八个人的时候,再协调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熊丙奇认为,宿舍分配矛盾频出的背后,折射出许多高校的学生宿舍建设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这是一个现实的滞后。”

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传毅也曾在采访中指出,部分高校宿舍资源供给不足,学生宿舍面积存在较大缺口。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1-2018)明确,在包含公摊面积的前提下,学生宿舍生均面积标准为本科生10平方米/生,硕士生为15平方米/生,博士生为20平方米/生。但部分学校会通过“四改六”“六改八”或重回“十人寝”等方式缓解宿舍面积不足的情况。

央视网《锋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床位资源紧张,宿舍分配的容错率较低。“再精准的匹配也只能微调,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在熊丙奇看来,关键还是要拿出真金白银来加强后勤建设,切实推进宿舍管理改革。

在调研了解中熊丙奇发现,宿舍资源紧张已制约部分教育改革的推进。“比如弹性学制,一些学生想延长本科学习时长,五到六年毕业,但是没有住宿的地方,只能让大家四年内抓紧毕业。”他主张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是由学校完全提供宿舍,而是发挥社会化的力量,调动闲置房产改造学生宿舍,推动后勤保障的现代化。”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学生的权利意识、隐私意识都在增长。”熊丙奇表示,尽管沟通与包容在舍友之间的相处过程中十分重要,但诸如睡眠时间不同步等这类生活习惯,仍属于难以调和的硬矛盾。

受访学生李梅衣也告诉央视网《锋面》记者,诸如几点熄灯、卫生打扫等属于可以协调和沟通的问题,但是人在睡着之后的状态很难控制,“我会突然大声地说梦话,还是很感激舍友不嫌弃,因为这确实是我无法改变的”。

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李梅衣与舍友逐渐建立起信任:她接受舍友们丰富多元的性格,而舍友也谅解她的不拘小节。“我们关系很好,刚刚四个人还组团买了不同颜色的同款T恤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万达集团、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 出品 | 搜狐财经 作者 | 王泽红 9月28日,天眼查显示,大连万达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限制...
用AI匹配大学舍友:是“精准适... 凌晨的大学宿舍里,敲击键盘声、梦话声与耳机发出的微弱声响交织在一起。四名来自不同省份的学生,在入学时...
腾讯混元开源“混元图像3.0” 观点网讯:9月28日,中国腾讯旗下混元团队宣布开源原生多模态图像生成模型“混元图像3.0”,参数规模...
AI向下 百业向上:璞康集团引... 9月17日,上海静安。一场围绕“AI向下,百业向上”的深度对话在此展开。这并非一次关于遥远未来的技术...
U16女篮亚洲杯半决赛 中国大... 9月27日,U16女篮亚洲杯半决赛,中国U16女篮59-87大比分不敌澳大利亚U16女篮。 中国U...
YouTube推出AI主播音乐... YouTube正在测试一项革命性的AI功能,为用户的音乐播放体验增添AI主播元素。这项实验性功能旨在...
打造“有温度 有深度 有速度”... 在即将迎来上线十周年之际,上游新闻近日重磅推出全新AI频道,以“AI未来”为宏图,全面开启智能化媒体...
原创 墨... 墨西哥最近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可谓是跌宕起伏,尤其是在其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上。这一切始于9月9日,墨西哥...
原创 | Eco-Move D... 【商用车新网原创】 迪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其高速公路网络被称之为中东地区最先进的交通系统之一,在公...
黄仁勋最新访谈:AI正在成为每... 近期,英伟达投资“出手”频繁,先是宣布5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随后斥资至多1000亿美元投资Op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