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AI)的浪潮席卷全球,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赛中,算力,特别是承载大模型梦想的高端芯片已成为我们必须占领的高地。攻克技术难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如何将前沿的算力底座转化为驱动千行百业的创新动能已成为各大企业需要深思的课题。
近日,一家国产芯片公司组织的AI应用创新挑战赛正是对这一课题最生动的诠释。这场赛事自6月份启动以来便受到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集微网通过采访挖掘到了比赛背后的故事。
赛制升级 人才筑基
据集微网了解,举办这场赛事的公司正是壁仞科技,在第一届“飞翔杯”GPU编程挑战赛大获成功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的筹备,第二届“飞翔杯”迎来了重大的赛制升级,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了双重突破。首先是赛题从GPU扩大到AI应用,常规赛题聚焦智慧政务、医疗健康、教育科技、金融法律、文化传媒、具身智能、先进制造、互联网电商等八大重点行业领域;其次新增由壁仞科技、华山医院、一蓦科技出题的揭榜赛题,聚焦AI4S、智慧医疗、实训项目三大场景;最后是参赛对象由去年仅针对高校学生扩展到企业开发者、高校科研团队及个人创客。
本次竞赛依托于壁仞科技高性能算力资源以及其原创的BIRENSUPA™软件开发平台,为用户提供软硬件一体的高性能计算资源,支持开发者使用包括DeepSeek、Qwen在内的主流国产大模型,方便开发者快速构建AI应用,提高应用响应速度。本次竞赛的获奖者也在赛后的采访中表达了对壁仞科技GPU和软件开发平台的高度赞许,“性能、指标不输国际大厂”“兼具性能与成本优势”“表现远超心理预期”“稳定、高效、易用”……
实际上,这家公司不仅自主研发了原创的高性能算力资源和软件开发平台,集微网还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到,该公司在AI人才培养布局颇深,不仅通过技术挑战赛的方式为人才提供展示的平台,更是通过与顶尖高校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助力人才的全面发展。目前,壁仞科技已经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展开了多样的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共同探索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新路径。
正如壁仞科技执行董事长在大赛致辞时所言,“我们始终坚信‘硬核科技唯有创新破局,产业未来必靠人才筑基’,回首2024年,第一届‘飞翔杯’成功举办,我们的初衷很纯粹——想为怀揣技术热情的年轻人搭建一个‘敢试错、能实践’的实战舞台。第一届成果斐然,我们更加确定:芯片行业的未来,就藏在这些年轻人眼里的光、手中的代码里。今年第二届赛事启动后,报名热度远超预期,甚至有团队在初赛阶段就提交了能适配实际应用场景的创新方案。这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年轻一代对技术的热爱,更看到了中国AI产业创新的‘源头活水’。”
矢志不渝 收获颇丰
集微网了解到,凭借精心的策划与高效的执行准备,第二届“飞翔杯”AI应用创新挑战赛自6月份正式开启报名以来便获得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吸引了众多优秀队伍参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8支高校队伍和8支行业队伍站在了决赛的舞台上。
对于参赛原因,高校组一等奖项目由云到端的AI语音交互引擎——“万物灵”项目负责人姜昊对集微网表示,“我们是一个以技术和产品为主导的学生研发团队,能够较早洞察到技术的最新突破和创新应用,这次‘飞翔杯’挑战赛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实验平台和探索创造的机会,有了壁仞科技的算力、API支持,才让我们有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更多创造的可能。同时壁仞科技的GPU为团队提供了端侧部署的方式,这与我们在国产算力平台搭建纯端侧设备的理念不谋而合。”他还称,“本次比赛最大的收获在于我们能够打破学生惯有的思维方式,去深入接触‘产学研’一体化的流程,团队在实验室里纯学术的探索在壁仞科技算力平台的支持下快速落地,跑通了商业闭环。”
“在参赛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项目如果想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就更需要在企业、行业的引领下来明确项目落地场景与可行的实施路径,”高校组二等奖项目大语言模型与多智能体赋能数字集成电路全流程自动化设计——语绘芯图项目负责人王暄说道。另外她分享了项目获奖的关键原因,“首先紧扣了先进制造的赛道,将产业需求与壁仞科技提供的算力相结合;其次该项目直面行业痛点,能显著减轻工程师的工作负担,具备很高的实用价值。”
高校组二等奖项目BESAFE建筑业安全助理项目负责人古博韬在谈及参赛原因时表示,“肯定是因为对国产算力的支持,近年来,国内在算力领域受到不少限制,这让我们不得不更加重视自主可控。”另外,他表示,“本次比赛收获是对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信心,看到了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应用的蓬勃发展,同时看到我们一直担心的算力,在这两年得到了很大的突破。”
行业组的获奖项目的负责人也分享了参赛的心路历程和收获。行业组一等奖项目音潮AI大模型项目负责人姜涛对集微网表示,“吸引我们参赛的主要原因是壁仞科技的国产GPU提供了极具性能和成本的算力平台,同时目前海外的音乐模型在国内访问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国内需要有一个音乐模型来满足大家对音乐创作的需求。本次比赛的最大收获是让我们对国产GPU的发展拥有了更强的信心,我们坚信,在AI已深度融入生活娱乐乃至国家基础建设的今天,实现从硬件层(特别是GPU)到基础算力的全面国产化闭环是可行的。”
“本次比赛的最大挑战是项目起初选择了一体化的进行训练模型,但最终呈现效果不太稳定,后来采用分阶段训练的方式,即先训练基础模型,再训练综合模型,然后再结合知识图谱训练第三个模型,最后生成一个可解释的证据链,这个过程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行业组二等奖项目中医四诊智能化健康管理方案——夏至项目负责人马圣进称,“项目获奖的关键原因在于团队的技术积累、医学部门数据的支持以及壁仞科技GPU资源的支持。”
行业组二等奖项目AI心电分析平台——护心云图项目曾昭沛表示,“应用创新的核心在于精准识别并解决真实的需求痛点。然而,辨别‘真需求’与‘伪需求’本身极具挑战。团队经过大量市场调研与多次方向调整,最初底层技术聚焦于新建场景,但最终回归到一个核心痛点——现代人普遍面临的精神压力问题。我认为获奖的关键原因是找准AI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以及用户的痛点问题,并能切实帮客户解决问题。”
在采访的最后,他们均称未来将继续参加壁仞科技举办的技术挑战赛,因为这不仅是展示团队创新成果的绝佳机会,也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
另外,本次大赛特别设置了创新成果展示区,各支参赛队伍集中展示了创新设计的大模型和前沿技术应用,并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体验与观众深度交流,气氛热烈。
校企联动AI通识教育 启动“百校支持计划”
在颁奖环节结束后,现场嘉宾共同见证了壁仞科技和浙江大学智海Mo“百校支持计划”合作项目启动仪式,这标志着双方从一场比赛的竞技场,正式迈入一个长期、深度、系统化的产学研合作新阶段。
今年7月,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模型智塑全球产业新秩序”论坛上,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重磅发布《2025年“人工智能+”行业标杆案例荟萃》,展现“人工智能+”推进成果全景。《案例集》遴选出80个具有代表性的标杆案例,其中,壁仞科技联合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智海MO三方打造的AI教育“课程+平台+算力”一体化解决方案成功入选。现在启动“百校支持计划”,旨在将“通识课程、AI平台、AI能力中心、算力底座”四位一体输出给各阶段院校,助力各校建设AI通识教育基础设施。
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人工智能+高等教育联合创新中心副主任、智海Mo平台联合创始人李骏翔教授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从今年开始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已陆续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以往,人工智能课程主要面向计算机、软件工程等理工科专业学生,而浙江大学自去年起,已将人工智能通识课覆盖至全校所有专业,不论是理工科、人文社科还是艺术类学生,均需修读。与此同时,越来越多高校也开始以类似方式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在此背景下,我们与壁仞科技共同探讨,能在这一领域做些什么?因此我们联合启动了‘百校支持计划’,旨在将壁仞科技的算力优势和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训平台方面的经验相结合,共同为各大高校提供一套完整、高效、且符合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解决方案。”
“该计划致力于支持各类院校快速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欢迎各位积极参与,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李骏翔教授说道。
请点击了解壁仞科技和浙江大学智海Mo“百校支持计划”。
各方协作 聚力未来
第二届“飞翔杯”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企业、高校、园区、行业协会各方的积极参与,不仅呈现一场创新的盛宴,更是助推中国AI产业的“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
“生态是推动国产AI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科研负责人朱小军教授对集微网表示,“本次赛事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为高校提供了一个与国产芯片深度接触的实践平台:一方面,学生得以使用国产芯片开发AI应用,这构成了人才培养的紧密纽带;另一方面,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也能通过学生的实践,更深入地洞察国产芯片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而将研究成果与产业需求结合,共同拓展国产AI产业的生态边界。”
当前在AI与芯片领域,专业人才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其日益凸显的短缺问题,也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朱小军教授肯定了本次赛事对于人才的激励作用,“AI与芯片产业都已上升至国家层级的战略发展方向,回顾过往,本轮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可溯源至十几年前李飞飞团队组织的ImageNet大赛。正是这一赛事,引导科研人员创新性地将原本用于游戏的GPU,转而应用于AI模型的训练与推理,并取得了卓越成效。我们举办此类赛事,核心目的正是为了激励高校师生与科研人员,主动地、创造性地去运用国产芯片,探索其潜力的边界。”
大赛的成功举办也离不开另一主办方——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该协会秘书长裘维东对参赛选手提出了三个期望,“一是瞄准真实的需求,积极探索紧跟行业的产品,用AI技术解决政务服务中的效率难题、医疗诊断中的准确性挑战、教育教学中的个性化需求,让创新的成果有温度有价值。二是坚持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壁仞科技GPU技术的优势,探索国产算力与AI模型深度融合的路径,为国产的AI生态建设构建原创力。三是开放协作,期待企业与高校团队能够借助赛事平台交流经验,碰撞思想,形成跨领域跨学科的创新能力。”
可以肯定的是,第二届“飞翔杯”AI应用创新挑战赛的圆满成功,既是壁仞科技践行人才核心战略的关键一步,也是各界协同联动、共育英才、推动产业进步的生动实践。
写在最后
“飞翔杯”挑战赛的成功举办和百校计划成功启动是壁仞科技践行人才核心战略的又一力证,大赛不仅为高校、企业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产业实践相结合的高规格平台,更通过开放先进的国产算力资源、提供资深工程师的全程指导,实实在在地将技术赋能与人才培养落到了实处。
自成立以来,壁仞科技始终致力于研发原创性的通用计算体系,建立高效的软硬件平台,更将人才视为企业长足发展的关键资源,持续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人才生态链,进而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力量。
我们共同见证着国产AI芯片的艰难破局与可喜进展,真正的突破绝非一家企业的技术突破,而是整个产业生态的协同进化,人才作为生态中极为关键的一环不可忽视,壁仞科技的探索也为高新科技企业树立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式,呼吁更多的国产芯片企业加入,积极构建开放共荣的产业人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