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 Italian Tech Week 上,亚马逊创始人、蓝色起源CEO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罕见公开露面,勾勒出一幅充满科幻感的未来蓝图:
“未来几十年,数百万人将生活在太空,而AI将成为这一切的核心动力。”
贝索斯的太空构想并非停留在浪漫层面,而是进入了技术细节。
他透露,蓝色起源公司正计划在未来 10至20年内建设轨道级AI数据中心,这些漂浮于地球上空的“算力基地”将实现 24小时太阳能供电、零天气干扰、零地面能耗冲突。在贝索斯的愿景中,未来的AI模型训练将不再依赖地球电网。目前地面的数据中心正面临三重困境:电力系统压力陡增、冷却系统消耗大量水资源,以及土地和能耗的双重瓶颈,而轨道数据中心则可以绕过所有这些问题。
他强调:“太空永远晴朗,没有风暴,没有阴影。那里是AI训练的完美环境。”
这意味着未来的大模型或将直接在太空运行,依靠全天候的太阳能提供稳定的电力,并通过激光通信与地球网络相连。
AI驱动的“太空工业链”
贝索斯认为,AI与太空并非两个平行赛道,而是一种“共生循环”:
AI推动太空制造、能源管理和机器人建设;反过来,太空基础设施将为AI提供几乎无限的算力与能源来源。
他在采访中表示,轨道工厂、卫星组装和AI算力中心将共同构成一个“高空工业生态”,届时人类主要居住在太空站或轨道殖民地,而地球将被保留下来作为生态保护区。
这一设想与马斯克提出的“火星移民”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马斯克希望人类迁居火星,而贝索斯更愿意让AI和机器人先行,替人类在太空搭建“基础设施”,让普通人也能在轨道居住。
他甚至形容AI是一种“生产力倍增器”,能够让人类“轻盈地扩展文明版图”。
AI是技术泡沫?他称“这是好事”
贝索斯还在演讲中谈及当前AI热潮,称其为“一个健康的泡沫”。
“AI的浪潮就像当年的互联网泡沫——表面上过热,但泡沫之后,留下的才是新世界的基建。”
他呼吁投资者与工程师继续保持长期主义,认为AI的成本曲线将持续下降,而它带来的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
贝索斯还指出,AI的正向影响将是“深远而持久的”,从科研、教育到能源管理,都将被重新定义。
难题与挑战
然而,要实现“太空AI中心”的宏愿,并非没有难度。
目前最大的障碍在于:火箭发射成本仍然高企、太空维护与维修极具风险以及散热与通信延迟仍待技术突破。但贝索斯强调,这些问题并非不可解。
随着可重复使用火箭和自动化维护机器人普及,未来10年内实现首批“轨道算力站”将成为可能。
他认为,这是继卫星通信之后的“第二代太空基础设施革命”。
贝索斯不想让AI烧地球的电,他要让它晒太空的太阳——这是科技巨头的终极绿色野心。(AI 普瑞斯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