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AI终将改变世界,但落地应用是关键。
10月11日,2025中国移动(600941.SH;00941.HK)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就在圆桌论坛现场谈及具身智能的落地应用。
在王兴兴看来,机器人在家庭生活、工业产品的应用空间非常广阔,但也面临不小的制约。家庭方面,要考虑技术、伦理道德、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工业方面,机器人必须迈过比人力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临界点。如此,大规模铺量才有可能。
同样,信息服务市场也处在AI应用的攻坚克难阶段。
在传统通信需求日趋饱和,个人通信业务增长放缓的当下,中国移动积极拥抱AI,试图从中找到新的业务机会。为此,中国移动还在上述大会上发布“AI+”行动计划升级。具体而言,到2028年底,中国移动将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力度,总体投入翻一番,以此建成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智算基础设施,探索十万卡智算集群建设。
任何投入都关注收益。2025年中国移动中期业绩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曾透露,目前,AI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具体数量很难确切统计,只能说是大概几十亿的数量级。“相信随着我们的发展,以后会越来越多。这就像前几年,大家问5G能带来多少收入,要精准的确实很难。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很多设备都是共用的,完全分割很难,人工智能也是这样。”
对此,中国移动方面于10月12日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对于AI的践行方式,公司的路径是,致力于成为AI的供给者、汇聚者、运营者。
代际之间的积极求变
到2028年底前,中国移动要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总体投入翻一番,可以窥见其对AI转型的决心。
中国移动未对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做出详细披露,但仍可以从一些公开信息中窥见端倪。
据中国移动年初透露,2025年,中国移动资本开支计划为1512亿元。其中,仅算力投资计划就高达373亿元。此外,近两年中国移动的AI直接投资规模超过120亿,2024年同比增长超10倍。2025年,AI直接投资规模和占比将继续攀升。
如此大额投入背后,是中国移动正面临积极转型的关键时刻。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营收5437.69亿元,同比下降0.54%。这是近六年来,中国移动首次在中报出现营收下降的情况。
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表示,从2019年发展至今,随着5G网络大规模建设逐渐完成,相关部署红利已充分释放,而6G技术尚未到来,行业再次步入代际之间的平台期。在这种情况下,电信运营商要实现营收的持续增长变得尤为困难。
这一点,可以从工信部发布的《2025年前8个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中得到印证。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1821亿元,同比增长0.8%,相比去年同期的2.7%显著下滑。更重要的是,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及中国广电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8.19亿户,比上年末仅净增2953万户,国内电信行业已然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以至杨杰都不禁在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感慨道,在中国14亿人口的市场背景下,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高达18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大流量数据卡、低价数据卡网上销售很多,携号转网本来是为了改善服务、让客户有选择权,现在反而演变成恶性竞争的手段,不合规、不正当竞争很多出现在携号转网上。”
在此情况下,中国移动必须积极求变,由此才可以在日益见顶的移动通信业务之外,挖掘出新的增长点。被视为影响未来发展关键变量的AI,因此成为中国移动押注未来的方向。
中国移动如何践行AI之路?
在杨杰看来,AI的发展是一场深远的文明跃迁,也是信息通信业边界重塑、价值重构的重要契机。中国移动以“AI+”为战略着力点,将“碳硅融合创新”作为突破行业增长瓶颈、实现新一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致力于成为AI的供给者、汇聚者、运营者。
中国移动并未在财报中详细披露过AI业务的具体营收。但杨杰曾透露,2025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的AI相关收入已经达到几十亿元的量级,主要来自算力服务、大模型、数据标注以及各类AI应用。
相较于中国移动今年上半年5437.69亿元的营收,AI业务数十亿元收入规模显然还是“星星之火”。不过,杨杰指出,中国移动的AI业务真正产生收益从2024年才开始,未来将通过规模化、商业化路径进一步推动AI变现,这方面的收入规模也会越来越多。
项立刚同样认为,运营商有望通过人工智能放大存储、通信、网络能力,获得更多机会和营收。“只是运营商在AI相关的投入回报需要时间,不能期望马上有大回报,这些投入最终会转化为强大的能力,形成价值。”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或许已经清晰其在AI落地应用方面践行的路径。
中国移动方面回应称,当前,“AI+”已进入规模应用落地、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移动将以应用为导向,以场景创新为牵引,以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为发力点,加快AI规模化、商业化发展,让AI不仅能做事,还能做更复杂、更具创造性的事。
在供给者方面,中国移动将构建具备多模态能力、行业深度赋能的“九天”通专大模型矩阵,打造涵盖AI IaaS、AI PaaS、MaaS、AI SaaS四层架构的云智算体系;
在汇聚者方面,中国移动将整合优质模型、垂类智能体、开发工具链,构建AI训练、评测、产业创新三大基地,与产业伙伴联合研发多种AI技术路线和新型计算架构。
在运营者方面,中国移动要构建“AI全栈服务”,除推出“灵犀”智能体等AI+产品外,还要面向千行百业打造丰富的AI+DICT项目,深化AI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布局。
项立刚也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运营商的核心优势从来不在AI技术本身,而在其网络与基础设施。通过提供集成的网络、智算与存储服务,中国移动有望以“基石”角色从AI生态中持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