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通讯员 曾旷怡 孙增金
不知不觉,AI(人工智能)已从对未来的憧憬,悄然融入你我的日常生活——
医院里,它是医生的“超级助手”,精准识别病灶;通勤路上,它化身导航“最强大脑”,智能规划路线;居家时,它成为老人的“隐形守护者”,默默监测安全。
当下,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生活,也成为区域竞争与产业变革的关键焦点。
今年9月11日,湖北省主要领导在调研中强调,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人工智能+”行动。10月22日,湖北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27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产业集聚区和融合应用样板区。
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赛中,湖北将如何落子布局?
01
攻坚“硬核”技术 铸就强劲引擎
任何宏大的产业愿景,都必须建立在坚实的根基之上。
湖北新布局的第一维度,直指产业发展的核心命脉——既要锻造AI的“硬核”竞争力,也要夯实强大的基础要素支撑体系。
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上,湖北展现出“既抓当前,更谋未来”的战略眼光。
一方面,围绕深度学习通用芯片等优势领域开展技术攻坚,力争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首发首创”技术和产品。
另一方面,布局更为前沿。《实施意见》明确将聚焦群体智能、类脑智能、具身智能、人机混合智能等方向,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开展大模型基础架构创新等共性技术攻关。这相当于在为AI设计更先进、更高效的“思维模式”,确保湖北在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中信科移动6G全息沉浸式通信业务验证系统。(受访单位供图)
AI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数据、算力、网络这些如同“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要素。湖北正系统布局三大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底座。
建强“数据粮仓”。通过构建覆盖多领域的智能感知体系,持续拓宽数据来源。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建设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壮大数据处理和数据服务产业。
构建“算力电网”。湖北积极构建全省统一的算力互联互通平台,推动算力资源共享。未来,企业和开发者调用算力将如同使用电力一样便捷高效,可显著降低研发成本与创新门槛。
打通“信息动脉”。湖北前瞻布局通信网络,在推进6G试验网建设的同时,实现5G-A和低时延、大带宽的全光网络全省覆盖,为AI应用构建一条畅通无阻的“信息高速公路”。
可以说,通过核心技术突破与基础要素支撑的双轮驱动,湖北将构建一个技术自主可控、算力随手可取、数据丰富畅通的AI创新沃土,为产业爆发铸就最可靠的“新引擎”。
02
打造普惠应用场景 赋能千行百业
拥有了强大的引擎,更需要广阔的天地来施展。湖北新布局的第二维度,就是让技术走出实验室,融入产业血脉,润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实施意见》鼓励龙头企业抢抓AI机遇,成为千亿级规模的“领头雁”。同时实施梯度培育计划,建立从“招引、壮大、扶持、孵化、培育”的全方位培育体系,支持“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作为“生力军”。
在空间布局上,支持各地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形成6个“万人研发基地”,培育5个百亿级产业园。支持武汉打造“世界存储之都”和“世界工业软件之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的价值,最终要通过应用来体现。湖北坚持以用为导向,推动AI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赋能经济强动力——在工业领域,AI将贯穿设计、中试到生产全环节;在农业领域,化身精准种植与病虫害监测的“智慧农事官”;在建造领域,拓展至“好房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现代服务业则借此实现从数字赋能到智能驱动的升级。
中国三峡武汉科创基地机房,机器人在巡检大禹大模型服务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莱 摄)
赋能治理提效能——在政务领域,深入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升级,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在城市治理中,AI成为监测预警和环境预测的“超级大脑”,让城市更安全、更宜居。
赋能生活新体验——对普通民众而言,AI将带来切身便利:教育因AI融入更注重能力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更加精准化和远程化,交通领域有序拓展自动驾驶应用,消费场景则充满更多体验感和个性化选择。
03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 形成发展合力
技术与产业的繁花,都离不开适宜生长的“阳光、土壤、空气和水分”。湖北新布局的第三维度,着力于营造能滋养万物生长的“AI创新热带雨林”。
机制保障是前提。《实施意见》明确由省经信厅牵头统筹协调,破除部门壁垒,形成全省上下共抓AI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人才支撑是根本。湖北将深入推进“十百千万”战略人才力量行动,同时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这意味着AI人才培养将从高校专业延伸至中小学启蒙,拓展至终身学习,为AI时代储备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
10月19日,在恩施市“世界硒都·硒博汇”展馆,下棋爱好者与AI下棋机器人精彩对弈。(视界网 谭华 摄)
金融活水是关键。深化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让企业的“智慧”变“资产”;鼓励银行业机构针对人工智能企业创新推出“模型贷”“算力贷”等信贷产品和服务。
开放生态是保障。湖北计划通过争创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举办高规格产业生态合作大会、积极参与国际高峰论坛等方式,主动融入全球AI创新网络。这既展示了湖北对外开放合作的姿态,也有助于吸引全球顶尖资源汇聚。
相信随着这份AI蓝图的逐步落地,一个更具创新活力、更智能、更便捷的荆楚大地,将加速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