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赋能时尚设计 精准适配全球审美
作者/ IT时报 毛宇
编辑/ 潘少颖 孙妍
2025年9月,欧洲最大的面料及成衣采购展会——Texworld Apparel Sourcing Paris(下称“巴黎Textword展”)在巴黎举行。在这场汇聚35个国家1300家制造商的行业盛会中,一群东方面孔带着最新的“AI+设计”产品吸引着八方来客。
展台上,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拍照还原服装花型设计稿”“虚拟试衣场景生成”等功能,吸引了来自意大利、西班牙等多地客商驻足,部分客户当场达成合作意向。这是来自上海的逸尚云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逸尚云联”),带着自主研发的AI设计产品——“POP AI智绘”亮相巴黎Textword展。
这一幕,是逸尚云联近20年发展的缩影,从最初为时尚行业提供流行资讯解决方案起步,积累了海量垂类数据与100多位专业设计师资源。随着AI在各行业加速渗透,潮流时尚界对“AI+设计”的需求日益迫切,传统设计流程耗时长、依赖设计师经验,而AI有望打破这一壁垒。
2023年,逸尚云联启动AI产品研发,推出“AI智慧”系列产品,从“告诉客户流行趋势”升级为“帮客户落地设计方案”,成为上海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参与者。
既懂审美又懂AI
“‘POP’是‘Popular Trend’(流行趋势)的简称,这既是公司早期做趋势资讯服务时的核心标签,也延续到了AI产品的定位里:聚焦‘泛时尚设计’,帮行业解决从‘知道趋势’到‘落地设计’的关键问题。”逸尚云联POP AI产品负责人韩骁俊在谈及AI产品核心方向时解释。目前,逸尚云联的AI智慧产品已覆盖服装、鞋子、箱包、家居、首饰等8大品类,迭代至3.0版本,形成从需求到落地的完整产品链路。
不同于市面上的大众泛化AI工具,POP AI智绘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设计师经验+垂类数据”的双轮驱动。韩骁俊表示:“时尚设计很讲究‘审美精准度’,通用AI生成的内容可能好看,但未必符合行业实际需求。我们的模型是‘泡在时尚数据里长大的’,底层是自主训练的垂类大模型。”
其数据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近20年积累的趋势分析报告、设计师原创图文,这些标注清晰的图文是模型的“核心养料”;二是公开合规的行业素材与部分AI合成数据,且严格避开客户敏感信息,“客户上传的设计稿、数据,我们只做计算生成,绝不收集复用,这是红线”。
这种垂类优势在跨界应用中同样具有优势。“今年有车企想用AI智绘设计智能座舱,将材料库里的皮革、织物等材质应用到内饰设计,我们的模型可以实时渲染出材质在不同场景下的真实效果,生成纹理与色彩方案。传统设计要反复打样看效果,用AI能直接预览,省了不少时间。”韩骁俊表示。
在功能落地层面,产品围绕设计全链路提效。从“趋势资讯获取”到“设计稿生成”,再到“虚拟试衣/场景展示”,形成闭环。以和逸尚云联长期合作的某童装品牌为例,该品牌用AI快速匹配儿童服装流行元素,新品设计周期从几个月压缩到几天。且产品上线前,会经过逸尚云联100多位设计师的内测,设计师会给出专业意见,如交互步骤是否复杂、生成的图案是否不够童趣,研发团队会根据建议再调整优化,确保工具“好用还符合审美”。
支撑这些产品能力的,是逸尚云联一支26人的AI研发团队。“团队不全是技术人员,还有懂设计的成员。”韩骁俊说,“技术+时尚”的组合,避免了纯技术开发“不懂审美”的短板。目前团队还在研发AI智能报告、短视频制作等功能,未来甚至计划实现“意念生成设计图”。
做设计师的“孵化器”
近两年,逸尚云联一边深度融入上海数字化转型浪潮,一边将成熟的“政企协同”模式推向全国,在多地搭建起时尚产业数字化赋能网络。
“我们这栋楼又叫‘POP设界时尚产业综合体’,可以帮助个人设计师和中小企业搭建‘成长脚手架’,是我们与青浦区政府共同打造的时尚园区。”逸尚云联AI智绘产品经理赵冬欣告诉《IT时报》记者。
这个“数字创意综合体”对个人品牌设计师在多方面发挥着创业助力。例如,设计师能免费体验AI设计工具,借助模型匹配流行趋势和材质效果,几天就能完成面料花型设计、系列款开发的方案;若设计需要落地量产,园区的“供应链协同平台”能快速对接本地工厂资源,解决小品牌“设计易、生产难”的痛点;大楼的B1层秀场更是设计师展示作品的窗口,至今已举办七八场时装秀,不少新锐设计师通过这里的行业活动获得品牌合作机会。
除了对设计师的直接扶持,园区还暗藏逸尚云联的“资源优势转化”巧思。“我们把近20年的趋势数据、100多位资深设计师的经验,都融入服务里。如给初创设计师做指导时,不只是教AI工具用法,还会结合当季流行色、消费需求数据,帮他们避开‘自嗨设计’的坑。”韩骁俊介绍,企业还联合上海电信共建AI能力平台,电信提供高性能的算力支持,我们输出模型,设计师在这里使用AI,响应速度更快,成本也更低,进一步降低了数字化创业的门槛。
这种模式正在全国17个地区复制落地。大连的“优品仓”板房让设计产品直接触达市场,晋江的鞋服品牌借AI设计提升上新速度,苏州盛泽地区通过设计师孵化计划培育出多届全国十佳设计师新秀。“用我们的AI能力帮他们优化整个流程,这也是数字化经验跨领域应用的尝试。”赵冬欣说。
上海生态“托举”AI出海
9月的巴黎Textword展现场,逸尚云联展台前围满了来自欧洲、中东的客商。一位意大利面料商拿起手机,拍下身上的印花衬衫上传至AI系统,几秒后,屏幕上不仅还原出衬衫花型的设计稿,还衍生出3种符合欧洲简约风格的改良方案。“这比我们找国外设计工作室快太多了。”他当即用母语向韩骁俊表达了合作意向,类似的场景在展会期间多次上演,不少外国客户的核心诉求直指“用更低成本实现高效设计”。
这场展会的热度,正是逸尚云联AI产品出海的缩影。作为上海本土培育的企业,其海外业务从早期的趋势资讯服务,逐步延伸至AI产品,如今客户已覆盖欧洲、中东、南美等地区。能在国际市场立足,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垂类技术的精准适配”,针对不同地区审美差异微调模型,比如为中东客户强化浓郁色彩设计,为欧洲客户优化大码服装版型效果;二是“成本优势”,海外传统设计咨询年费多在上万美元,而其AI产品提供的SaaS订阅制服务,大幅降低企业使用门槛。
上海的产业生态为技术出海提供了沃土。近20年扎根上海,逸尚云联积累了海量垂类数据,又依托本地政企合作经验打磨产品,形成的AI方案不仅契合国际客户需求,还达到了海外同类设计公司的前沿水平。例如针对数据安全,其严格执行“不存储客户生成内容、不利用客户数据训练模型”的规则,恰好满足海外客户对版权保护的高要求,这也是逸尚云联在巴黎Textword展上能迅速和客户签约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逸尚云联正计划进一步深化出海布局,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面料材质、尺码标准等优化模型,同时借力上海的出海政策,拓展更多合作场景。而其AI出海并非单纯的技术输出,更是带动国内时尚设计行业向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国际客户需求反哺技术迭代,为国内同行提供了可借鉴的“垂类AI”发展路径,成为上海本土企业链接全球产业的典型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