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少年科学院、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承办,猿编程协办的“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应用场景典型视频征集专题研训活动-上海站在上海师范大学圆满举行。
活动以 “应用未来,智启未来”为主题,紧扣“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应用场景典型视频征集活动,围绕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相关政策解读、“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场景应用、优秀教育类短视频案例解析、数字人视频制作与剪辑、活动征集要求与评审标准解读等核心模块展开,来自上海市黄浦区、徐汇区、静安区、宝山区、松江区、嘉定区等多城区教育学院教研员及百余位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党委书记吴皓致辞中表示: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市级校外教育阵地,正积极构建“读本课程—赛事活动—展示平台—专家教师”四位一体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推动校内外教育协同发展,助力青少年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全面发展。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曾海军提出: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教育形态,推动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系统性变革,教师应主动拥抱技术,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引领者与实践者。
当前,人工智能正加速重塑教育生态,教育部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提出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培育人工智能教育新形态。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2024年印发《上海市推进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6年)》要求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优势,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推动上海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较于传统数字化工具,人工智能具有更新迭代迅速、支持提示词交互等特性。而如何准确把握人工智能的新特性、锤炼相关新技能、提炼提示词的共性规律,并创新性地将其与教育教学场景深度融合,是众多教师面临的共同困惑。
针对一线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人工智能应用难题,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教授、教师培训部主任李宝敏以《GenAI如何赋能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主题,特别提出技术只有解决教育教学的关键问题才有意义与价值,教师不仅是用人工智能,唯有在创新育人理念的引领下提升课程教学领导力,把握教育的本质与规律,技术才真正能赋能,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协作者”,学会人机协同,智能共生,提升专业能力与育人智慧的生成。
在主题分享环节,上海市江湾初级中学副校长杨艳艳以《构建学校AI+基础应用场景,推动育人方式变革》为题,分享了学校在“双新”背景下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江湾初级中学围绕备课教学、作业设计、校本教研、智能学伴等关键场景,系统构建AI支持的应用体系,有效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着力构建智能驱动、人机协同的教育新生态。这一探索展示了学校以智能技术赋能育人方式变革的实施路径与推进策略,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案例。
猿编程创新产品总监杨利君,立足品牌八年深耕青少年AI教育的实践积淀,系统分享了猿编程兼具前瞻性与实用性的AI教育体系。他强调,猿编程始终以“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少年”为品牌使命,依托独创的“4C”培养体系(Cognition:提升底层认知能力,Complex Thinking:锻炼复合思维能力、Confidence &Driver:促进自我效能、Cross-discipline:赋能学科融合),深度聚焦青少年AI核心素养的系统化提升;并通过“平台+内容+师训”一体化服务,为学校提供从资源供给到能力建设的全维度支持,从而助力构建适配基础教育发展的可持续的AI教育生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教授、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武法提以《AI时代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创新》向现场教师分享了AI时代教育理念的转型路径,强调教学应从“知识传递”转向“思维培养”,推动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活动期间,百余位一线教师参与AI实操与视频制作工作坊,全方位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场景的创新实践,深入感受人工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个性化学习、教育评价、教师研修、五育融合、教育治理等场景的实用价值与典型应用。
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工作坊的实操设计接地气,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前沿理念与实践参考,后续将把在工作坊的经验与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让AI技术真正服务于学生成长。
据悉,“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应用场景典型视频征集活动系由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猿编程发起,面向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英雄帖”,征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案例,旨在推动AI深度融入备课、辅导、教研等教育教学全流程,助力一线教育工作者梳理创新教学经验、分享典型实践成果,为AI与基础教育的融合搭建起交流、推广的桥梁。
此次研训活动的举办,将进一步夯实上海地区校内外教师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创作形式,为后续“应用为王,智启未来‘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应用场景典型视频征集活动”的成功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加速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创新生态,积极推进上海市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