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区杂志社内部保录用,名额有限 加zhiyun699 咨询)
当生成式AI成为学术研究的“新助手”,如何划定使用边界、守住学术诚信底线?近日,我国统计学领域的“标杆性”期刊《统计研究》给出了明确答案——编辑部正式发布《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规范的公告》,为AI在学术场景中的应用立下刚性规则。
这份公告意义重大。作为国家统计局主管、中国统计学会等主办的权威学术期刊,《统计研究》的AI规范不仅影响统计学界,更将为医学、经济学等数据驱动学科提供参考。
公告指出,生成式AI在学术领域渗透加深,需兼顾融合发展与风险防范,为此针对“作者投稿”“外审审稿”制定了详细准则。
作者注意!AI辅助创作有“三大铁律”
辅助功能可启用,核心创作不能“代劳”
作者可借助AI工具完成语言润色、格式规范检查等辅助性工作,但论文的“灵魂”部分必须由作者自主完成。具体而言,研究选题的确定、研究假设的提出、分析框架的搭建、核心观点的提炼以及主体论证内容,都需建立在作者对研究领域的深度认知和独立思考之上。同时,作者需对AI生成的辅助内容进行严格的准确性、真实性核验,严禁直接用AI生成核心内容或改写已有研究成果。
数据真实性是底线,AI篡改零容忍
论文数据须真实可追溯,严禁用AI伪造、篡改数据、图表或公式,不得改变图表原始信息特征,确保研究严谨性。
使用情况全披露,诚信透明不隐瞒
作者不得虚构AI使用信息或隐瞒使用行为,AI工具也不具备论文署名资格,参考文献中不得列入AI工具署名的文献。投稿时,作者需按投稿系统要求,详细填写AI使用说明,包括工具名称、开发者、版本,以及在选题、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写作润色等环节的具体使用情况和准确性验证结果。
外审专家审稿:AI使用有“三重禁区”
禁区一
审稿论文不得上传至公开AI平台
禁区二
外审意见不得由AI直接生成,也不可上传至公开AI平台
禁区三
发现作者AI使用违规时,须在评审意见中明确说明情况及依据
多方权责明确,共同守护学术生态
在学术责任方面,公告也作出清晰界定:作者对论文的原创性、真实性负全责,承担相应法律与道德责任,期刊保留长期审查AI使用情况的权利;外审专家需严格遵守AI使用限制,严防稿件泄露和知识产权侵权,对自身AI使用行为负责;该规范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编辑部将根据技术发展和实际需求适时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