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折腾?疯狂投资AI后,Meta开始加码人形机器人
创始人
2025-11-15 14:44:13

2025 年以来,Meta 对人形机器人的布局持续提速:继年初在 Reality Labs 成立专门机器人部门、由前 Cruise CEO 马克・惠顿掌舵后,扎克伯格在最新计划中明确,2025 年 600-650 亿美元预算将重点倾斜 基础设施与机器人项目。

据 Business Insider 报道,曾主导 Meta 智能眼镜产品线的的李晨・米勒(Li-Chen Miller)已出任 Reality Labs 新成立的机器人部门首任产品经理。除此以外,Meta还吸纳多名顶尖工程

据悉,Meta计划通过开放软件平台授权,让所有符合规格的机器人都能搭载 Meta 的 AI 与传感器系统,打造 “机器人行业的安卓”

从跟风,到布局系统

当特斯拉 Optimus 和波士顿动力早已开始深耕工业场景时,Meta才开始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不过这个内部代号 “Metabot” 的机器人项目在Meta内部优先级非常高,目前已达到与 AR 技术同等的战略高度,计划未来数年投入数十亿美元。

不过Meta的目标并非成为一家机器人的制造商,而是打造 “机器人行业的安卓系统”。这一战略选择源于 CTO 安德鲁・博斯沃思的核心判断:“人形机器人的真正瓶颈不在硬件,而在软件”。

现有机器人虽能完成奔跑、后空翻等复杂动作,却难以精准控制力度拿起水杯.这类 “灵巧操控” 难题,被 Meta 看作是突破口,通过开放软件平台授权模式,任何符合规格的机器人硬件均可搭载其系统,这样Meta就能以主导者身份,掌握行业标准制定权。

值得注意的是,该业务隶属于 Reality Labs 部门,与 AR/VR 硬件研发形成技术协同。

博斯沃思强调,Meta 在手部追踪、低带宽计算、常开传感器等领域的积累,可直接迁移至机器人研发,形成独特技术壁垒。初期聚焦家庭家务助理场景,长远则瞄准 AI、传感器、软件一体化生态,目前已经与多家硬件厂商推进合作洽谈。

人才集结:构建豪华团队

为了机器人项目,不差钱的Meta组建了一只豪华的核心团队,由前Cruise CEO 马克・惠顿出任负责人,这位兼具自动驾驶、游戏与电商行业经验的高管,直接向 CTO 汇报,主导 100 人工程师团队的搭建。

近期,Meta 加速了人才招募的速度,曾主导 Meta 智能眼镜产品线的硬件老兵李晨・米勒,目前成为机器人部门首任产品经理;另外,包括麻省理工学院(MIT)知名机器人专家 Sangbae Kim、Orion 项目软件架构师Jinsong Yu在内的顶级工程师都已经加入到该机器人团队。

目前,这支团队整合了 Meta 内部硬件经验、顶尖学术资源以及工程能力,为后续的研发提供了核心支撑。

押注世界模型?

Meta 将研发重心放在 “世界模型” 构建上,由超级智能实验室与机器人团队联合打造的这套系统,通过模拟现实规律,为机器人提供空间感知与精细操作能力,弥补传统 “传感器回路” 的缺失。

这一技术路径与特斯拉的视觉数据驱动路线形成鲜明对比,博斯沃思曾表示:“机器人领域数据采集难度远高于自动驾驶,自建基础模型更为可靠”。

依托 Llama 大模型的具身智能系统、Quest 头显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 Reality Labs 的执行器技术,Meta 原型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的任务完成率已提升 40%。其模块化设计思路更试图将硬件成本控制在 2 万美元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按照规划,软件授权将采用分级模式:基础功能免费开放,高阶算法按使用量收费,搭配 “Meta Robotics Cloud” 平台的持续更新服务,构建稳定收入来源。

巨头博弈下的差异化突围

当前人形机器人赛道已成巨头必争之地:特斯拉 Optimus 瞄准消费级市场,预计售价 3 万美元并启动小批量生产;谷歌 DeepMind、苹果均在秘密推进相关研究;波士顿动力则聚焦仓库自动化等 B 端场景。

Meta 的差异化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场景差异化,避开工业赛道直击家庭市场,虽面临家庭布局多样性的挑战,但安全风险更低;二是模式差异化,以软件开放对抗硬件封闭,加速行业普及;三是技术差异化,以 AI 大模型优势弥补硬件积累不足。

行业分析师预测,这种模式可能将人形机器人量产时间表从 2028 年提前至 2025-2026 年,2030 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 1500 亿美元。

背后的争议与隐忧

Meta 的机器人野心,其实也遭遇多重现实挑战。舆论层面,公司深陷欺诈广告争议,2024 年约 10% 收入疑来自违规广告,每天推送近 150 亿条高风险广告,引发 SEC 调查;新墨西哥州起诉其聊天机器人缺乏未成年保护,欧盟《数字服务法》指控其内容审核机制不完善,最高或面临全球年收入 6% 的罚款。

财务数据也显示了高投入下的矛盾:2025 年第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达 186 亿美元,广告业务量价齐升,300 亿美元发债获 1250 亿美元认购,彰显机构对其 AI 布局的信心;但财报发布当日股价大跌 11.33%,市值蒸发 2147 亿美元,反映市场对核心业务风险的担忧。

反对者质疑,大规模 AI 投资或为转移外界对广告业务问题的注意力。

更严峻的是技术落地考验。人形机器人广泛应用仍需数年时间,Meta 的软件平台何时能支持第三方产品尚不确定。而Meta切断第三方监管的举动,也引发广告商对其合规能力的质疑,可能影响长期资源投入。此外,Reality Labs 部门持续亏损(2024 年第四季度亏损约 50 亿美元),也为机器人项目的持续投入增添了不确定性。

可以说,Meta 的机器人布局,本质就是一场 “生态换时间” 的战略性赌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又在折腾?疯狂投资AI后,Me... 2025 年以来,Meta 对人形机器人的布局持续提速:继年初在 Reality Labs 成立专门...
上海启动全国首个“AI+无障碍... 人工智能对推动无障碍文化建设能起到怎样的作用?11月14日下午,由上海市残疾人文化体育促进中心主办的...
英特尔高层震荡后CEO亲自接管... 11月15日消息,据外媒wccftech援引CRN报道称,英特尔公司的一份内部备忘录显示,该公司首席...
市场激辩AI泡沫将破,软银清仓... 北京时间11月11日,软银集团清仓英伟达股份,套现58.3亿美元,引起了市场上关于AI泡沫可能破裂的...
AI推广公司哪家好?GEO智能... 在AI技术全面渗透各行各业的今天,企业的营销方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AI推广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