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权威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联合头豹研究院发布《2025年H1中国全栈AI云服务市场报告》。
报告显示:商汤科技凭整体市场份额位列中国全栈AI云服务市场第四,原生AI云厂商首位,持续引领原生AI云厂商阵营。
沙利文指出,AI原生正在重塑云服务,并对“原生AI云(AI Native Cloud)”作出明确定义,即专为支持人工智能工作负载而设计和优化的云计算服务模式,核心是将AI技术深度融合到云服务的每一个层面,而非传统云服务对AI需求的简单适配。
“商汤大装置作为‘从AI中生长出的云’,自成立之初便以AI为基因,从底层架构开始就为AI原生应用而设计”,报告认为,商汤大装置通过在算力资源调度、软硬协同、异构训练等底层能力上的持续突破,构建形成“更懂AI、更懂模型、更懂行业”的全栈AI云能力体系,打造了面向企业与产业的原生AI云服务,推动产业生态与应用场景系统化落地。
端到端AI基础设施技术突破,赋能模型全流程
在AI原生趋势下,沙利文将全栈AI云厂商划分为两类玩家,一类是云计算厂商全面AI化,另一类是以商汤为代表的原生AI云厂商,从成立之初便与AI深度绑定,具备AI基因,逐步发展为全栈AI云厂商。
沙利文报告强调,原生AI厂商的核心优势在于“从模型层的精准调优,到推理层的效能提升,再到基础设施的适配打磨,形成端到端的技术闭环”。商汤大装置正是通过模型能力与算力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在能效、算效、训推效率和开发效率方面实现系统性突破。
新民晚报记者了解到,商汤大装置通过算电协同平台创新地将AI平台运行数据、算力性能指标与电力侧基础设施数据贯通,显著提升每单位算力的利用率,可实现单位电力指标内支撑算力集群规模翻倍。
与此同时,商汤大装置率先在5000张国产GPU集群上实现大规模异构混训,算力利用率高达80%,效率达同构训练的95%,成功突破单一GPU限制,推动国产算力规模化商用。在生态层面,商汤大装置与昇腾384超节点率先完成全面适配,在功能、性能验证上实现突破;并与寒武纪等国产化芯片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不断推进软硬件联合优化,加速国产AI算力从“可用”迈向“好用”。
据介绍,商汤大装置提供贯穿算力、数据、模型与应用的完整大模型生产工具体系——底层具备对多架构算力的深度适配与高效训练、推理工具链,支持大规模分布式训练、模型加速和异构部署。在此基础上,还构建了覆盖通用模型、多模态感知与生成、代码与3D模型等在内的完整模型家族,为大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研发提供系统化工具支撑。
强场景化+高响应能力,适配传统、新兴行业个性化需求
沙利文报告指出,原生AI云厂商的代表特征之一是形成了“场景化+高响应”的服务体系,能够深度匹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商汤大装置依托深厚的场景化方案能力和高响应专家服务体系,与行业客户共建“灯塔项目”和标杆案例——既满足个性化诉求,又形成长期、高粘性的合作关系。通过可复用方案的推广复制,进一步加速智能化在各行业的规模化落地。
面向新兴产业,在具身智能领域,商汤大装置具备市场唯一完整端到端解决方案,能够全链路赋能具身产业创新;在视频生成领域,通过千卡算力资源调度、专业高效的专家服务及全流程工具链等,与头部三家AIGC创业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在AI For Science领域,则携手多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全栈AI基础设施推动科研创新落地。
面向传统产业,商汤大装置和铁一院联手打造行业首个多模态大模型应用平台,贯通28个行业专业知识,有效破解知识传承难、融合性差、应用度低等行业痛点,加速国铁行业数智化转型。
构建“可自进化”的智能体基础设施
沙利文报告判断,Agentic AI(代理式人工智能)带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范式转换,正在重新定义云服务的价值交付方式,推动企业生产力从“工具辅助”迈向“自主进化”。
新民晚报记者获悉,商汤大装置已逐步构建起面向未来的AI Agent Infra,将模型能力、工具生态与智能体自我进化机制融为一体,为企业提供从生成、验证到灰度上线的全链路支撑。例如,商汤大装置在某大型项目中,实现了以唯一业务入口统一管理和调度百余个Agent,大部分由顶层Agent自主生成,覆盖30余个内部业务系统、4000余工具及十多个垂类模型,实现了AI自主定位与任务执行,验证了其Agent Infra在行业级项目落地中的可扩展性和高效性。
“商汤大装置将继续以AI原生基因为核心,持续推进技术革新、产业落地和生态共建,助力企业高效拥抱智能化,加速AI在千行百业的规模化应用与价值释放。”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大装置事业群总裁杨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