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巴克莱最新研究报告,OpenAI的营收表现显著超越其内部预期,这表明AI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大规模资本支出周期短期内不会终结。只要OpenAI能够维持当前的强劲增长态势,AI领域出现泡沫破裂的风险将保持在较低水平。
分析显示,OpenAI在2025年的营收比年中内部预测高出约15%,而2027年的预期营收更是较原先预估大幅提升50%。
对资本市场而言,这一趋势意味着互联网巨头与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将继续维持高强度的资本投入,半导体需求将保持旺盛。巴克莱预计,到2028年OpenAI的计算支出将达到约1100亿美元的峰值水平,届时技术突破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算力需求激增。
巴克莱这份报告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我们距离AI投资放缓还有多远?答案是:还很远。
营收大幅超越预期
巴克莱报告显示,OpenAI的营收表现持续超出内部预期,2025年实际营收较年中预测高出约15%,2027年预期营收更是上调50%。
具体数据显示,OpenAI 2027年的总营收预期已从600亿美元上调至900亿美元,推理计算成本从210亿美元增至300亿美元,每周活跃用户(WAU)从14亿增至18亿,付费用户的年度平均收入(ARPU)从748美元提升至880美元。
公司CEO Sam Altman近期在公开访谈中透露,OpenAI有望在2027年实现1000亿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目标,这一时间点较此前预测整整提前了一年。
AI资本开支周期仍将持续
巴克莱最新研究报告指出,OpenAI持续超预期的业绩表现,印证了AI资本开支周期仍将在中长期内延续。
首先,OpenAI所有的收入意味着算力,业绩增长直接驱动公司算力投入。ChatGPT的四⼤主要收⼊来源:付费版 ChatGPT、免费版 ChatGPT(⼴告⽀持)、代理和 API,各⾃对计算资源的需求各不相同,但所有这些业务都采⽤相同的基本计算架构。OpenAI在2024至2030年间的计算运营支出预算总额已超过4500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到峰值约1100亿美元。
其次,模型持续迭代不断推高算力需求,倒逼计算合作伙伴加速基础设施部署。OpenAI持续推进GPT-6、Sora 3等下一代模型的研发,每次模型升级均带来训练与推理成本的显著上升,从而持续拉动底层算力设施投入。
巴克莱报告称,OpenAI预计2027-2028年是实现 “递归自改进”(recursive self improvement)的关键落地窗口,将进一步推高算力需求。该技术通过 “嵌入式 AI 研究员”(drop-in AI researcher)自主开发下一代模型(如 GPT-6、Sora 等),形成 “AI开发AI”的闭环。公司已为2028年单独预留约430 亿美元额外 “可变现算力”(Monetizable Compute),用于支撑这一技术落地。
同时,OpenAI已与多家合作伙伴签订了约6500亿美元的算力租赁合同,时间跨度覆盖未来十年。其中,甲骨文OCI合约总价3000亿美元,从2027年开始为期5年,年均600亿美元;微软Azure合约总价2500亿美元,从2026年中开始为期7年,年均360亿美元。此外,谷歌GCP合约总价400亿美元,为期7年,亚马逊AWS提供380亿美元、为期7年的合约,CoreWeave提供224亿美元、为期5年的合约。
第三,行业竞争加剧引发“军备竞赛”。为应对OpenAI目前6至12个月的技术领先窗口,Google、Meta等竞争对手被迫同步扩大用户规模并加快模型迭代速度。预计2024至2030年间,全球AI数据中心总容量将从114.3GW增长至236 GW,实现翻倍。仅OpenAI一家,即需合作伙伴(如甲骨文、微软等)承担超过6000亿美元的资本开支,用于建设算力集群。
最后,科技巨头的长期战略决心进一步锁定高投入态势。科技巨头创始人更重视AI长期竞争,如 Larry Page 表态 “宁破产不认输”,即便面临市场波动,仍愿持续投入以抢占赛道, 推动行业资本开支维持在较高水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