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其变化趋势正深刻重塑着区域教育的格局。对浙江省苍南县这样的山区县而言,人口结构性变化带来的挑战尤为严峻:一方面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生源总量出现缩减压力;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生源分布不均,部分乡村学校规模减小,而城区及中心镇学位压力增大。与此同时,老百姓对“上好学”的期待日益迫切,与山区县师资配置不均衡、优质教研资源匮乏、专业引领力量薄弱等现实形成了矛盾。
苍南县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学校81所,其中山区学校占比高达65%。如何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成为区域教育必须回答的命题。为此,苍南县在投入资金优化校网布局、保障学位供给的基础上,将教育数字化作为战略支点,以“团队赛课·网络晒课”为核心场景,全面引入AI课堂循证系统,探索一条以智能教研驱动质量提升、主动适应人口变化的新路径。
以AI课堂循证系统弥合师资鸿沟,应对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人口变化不仅体现在学生数量上,也深刻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结构与稳定。山区县普遍面临骨干教师流失、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师资学科结构不均等问题。AI课堂循证系统的引入,核心目标之一是构建一个“数据驱动、精准赋能”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以技术手段弥补因人口流动和师资分布不均造成的专业能力鸿沟。
在具体实践中,AI课堂循证系统通过对课堂教学全过程,如教师语速、提问方式、巡视指导、师生互动等进行多维度数据采集与分析,单节课可采集数据点1200余个,生成18类分析报表。这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域的教师提供了客观、统一的“教学体检报告”。对于偏远学校的新教师,系统能快速定位其教学短板,并通过案例库提供改进方向,缩短其成长周期,缓解因师资流动频繁带来的教学质量波动。对于骨干教师,系统提供的课堂时间分配、互动有效性等深度分析,能助力其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有限师资下的教学效能。
以网络协同教研打破时空壁垒,优化重组分散的教研资源。面对生源分散、规模变小的趋势,传统的集中式线下教研活动组织难度大、成本高、覆盖面有限。苍南县通过“团队赛课·网络晒课”与AI课堂循证系统的深度融合,构建了跨校、跨学区的线上教研共同体,实现了对分散教研资源的优化重组和高效利用。
在“团队赛课”阶段,全县215个学科团队利用AI分析报告进行线上协作备课与研讨,突破了地理隔阂;在“网络晒课”阶段,教师一键上传课堂视频及AI报告到区域平台,形成动态生长、可共享的数字化课例资源库。任何教师、教研员均可扫码在线观课、评课,参与跨校研讨。这种模式将原本因生源减少而可能陷入孤立的“教学点”重新连接成一个活跃的“教研网”。
以数据智能构建动态资源体系,服务精准决策与长远规划。适应人口变化不仅需要应对当下的挑战,更需要对区域教育生态进行前瞻性规划和动态调整。AI课堂循证系统在过程中积累的海量、真实的教学数据,为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决策提供了支撑,实现从“经验治理”向“数据智治”的转变。
AI课堂循证系统能够自动切片并留存优质教学片段,逐步构建起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策略库和课例资源库。这一资源库是“活”的,能根据人口流动带来的学情变化,如不同乡镇学生基础差异、教学改革的重点进行动态调整和精准推送,确保教学资源能紧跟实际需求。
同时,AI课堂循证系统汇聚的数据——如各校课堂互动频率、学生参与度、教学行为模式分布等,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清晰掌握在不同人口片区存在的共性教学问题,识别薄弱环节,从而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教研干预计划和师资培训方案。如针对生源流入压力大的地区,可重点分析其大班额下的课堂互动质量;生源萎缩的乡村学校可研究小班化背景下的高效教学模式。这为科学预测学位需求、优化教师编制配置、精准投放教研经费等长远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
在人口不再是静态常量而是动态变量的今天,唯有主动拥抱智能技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构建起与人口发展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真正实现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均衡优质发展跨越。
(作者单位均系浙江省苍南县教师发展中心)
《中国教师报》2025年11月26日第4版
作者:林辉华 黄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