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 浅谈教育
创始人
2025-02-10 07:02:51
:

  我们为什么要教育?我们要怎么去教育?我们教育的意义何在?正确的教育是否源自始教者?教育的关键会不会不在于孩子和被施教的人,而在于施教者们呢?这个施教者可不可以是我们自己呢?值得思考不是么。或许正确的教育在家长和教师们的手里,也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手里。我们很容易认识他人,从教者必须不偏不倚了解自己,承认自身缺陷,接纳自己,并且同时也看到自己的美好。了解自己是最难的一件事,知行合一又是更为困难的事情,同时了解自己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真实地了解了自己你就会对他人更具有同理心。
  
  我们想要控制的恰恰容易成为我们控制不了的,尤其在这个每个人都很有想法的时代。这里简单列出两种教育之道,其一:父母秉承吃苦要趁早的信念,从小对他们的孩子施以严苛管教。受到这种教育的孩子们成长的一个阶段会有一个时间段外在表现顺从,而内心反抗他们的施教者。但从积极方面来看他们的教养会有自小而成的深邃,从容不迫。其二,就是从小基本在爱里长大,赞美鼓励加引导,骨子里的野性尚存。可是这些人步入现在的社会就会容易不懂淡泊的优雅,但从好的一方面他们随性又真实。两种教育方法都具有两面性。
  
  成长,痛并快乐着,因果是平衡。教育和被教育两者间都会有一段苦的过程,只是时间的问题。可是没有苦哪里来的甜,你看吃苦是有的,甜也是注定的啊,不过是早晚。被教育者不该冲动怨恨教育者的方法,同时教育者也不用步步紧逼被教育者。慢慢来比较快,要相信拉枯摧朽时间的力量。不必去比较这两种哪种好,哪种不好,比较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伤害,同时你去拿父母的教育方法比较,本身也是对父母的伤害。
  
  成熟的教育表现是让孩子知爱懂爱有爱对世界充满爱,并且不卑不亢,懂得爱护家人的同时,也适度关爱师长与亲朋,知道感恩,要把这些传达给孩子,使其精神丰盈。同时教育者必须头脑敏捷、善于变通,不被任何固化的思想和偏见所左右。善于敏捷迅速处理问题,热衷于教书育人,同时还能具有同理心。同理不是同情,任何关系,夹杂了同情就有了牺牲感,不会稳定而长久,教育也是一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应是平等伙伴关系,但对教育者的尊敬是必要的。“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投基论道 | 近一年指增基金平... 近一年,指数增强型基金业绩表现亮眼,平均回报高达27%。业内人士认为,市场结构性机会与量化策略的契合...
美国女子杀害男友后嫁给他的儿子... △迈克尔斯(左)被控杀害乔纳森,右为死者儿子 媒体近日报道,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一起案子引发全美关...
当AI算力飞向太空 我们将迎来... 当AI算力飞向太空 我们将迎来怎样的变革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数智空天论...
大股东赵一波计划减持不超3%,... 11月9日晚间,京能热力(002893)发布公告,公司大股东赵一波计划减持。 公告显示,因个人资金需...
AI引爆“电荒” 韩国电池三巨... 几年前,由电动汽车引爆的锂电产能竞赛仍历历在目,如今电动汽车市场增速趋缓,一场似曾相识的锂电产能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