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家会重视梁启超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始终都相信中国的传统文化,只要足够包容开放,能够接受西方的东西来改造自己,净化自己,中国文明一定能够,成为未来,对于全人类有些重大的贡献。
可以说是中国300年来最烂的时代,他仍然抱有这样的信心,
在他所处的时代,梁启超的观点可能是相对比较保守,或者我们讲的更公正点,比较持重、比较平稳的,尤其是当时中国社会混乱成这个样子,中国政治混乱成那个样子,需要一个有力的革命力量来把中国人民组织起来,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的那个时代,他的东西看起来是比较保守的。
但是放到我们今天,说我们是一个成品年代,是一个稳步建设的时代,他的东西反而更适合当下。
梁启超是最早第一个把社会主义这个词,引进到中文学界的,原来是一个日本的和制汉语,日本人的发明,戊戌变法失败到了日本以后,从1899年开始,就在关注社会主义这个东西。
那么到了五四时期,他和他所处的那个派系,我们一般史称把它叫做研究系,他的机关报《晨报》,也是最早宣传社会主义,去关注俄国革命的一个 中国的重要刊物。
他在这个方面走得很前沿,但是很有意思的是,梁启超一方面他对这个东西比较感兴趣,认为人类文明、人类世界,一定未来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呢,他会去强调这个东西可能不适合当下,你像西方这个社会是一个工业发达的社会,已经是一个工业社会了,会出现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对立。
但是中国大多数人,当工人阶级都没有资格,你再说我们要搞劳农专政是不是不合时宜?这是他当时的一个想法,所以我们会看到一点,就社会主义始终是他的一个理想。
但在现实他又不拥抱不欢迎这个东西,这是比较有意思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