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戏曲”相关话题频频引发关注和热议,“跨界”“新编”“青春”等也都成了其中的高频词。不久前,台州乱弹现代戏《我的芳林村》开展了为期13天的巡演,吸引线上线下数以万计的观众。
作为浙江唯一保留“乱弹”名称的剧种,台州乱弹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清乾隆时期,是当时浙江四大乱弹之一,深受观众喜爱。然而,30多年前,台州乱弹却曾一度陷入濒临失传的生存危机。1996年,《光明日报》就曾刊文《专家呼吁:救救台州乱弹》。
不禁想问,台州乱弹为何几经波折?如今又何以“弹出”新曲?
台州乱弹《我的芳林村》剧照 图源:“台州文旅”微信公众号
一
很多人可能会对“乱弹”这一名称有所困惑,其实,“乱弹”在清代戏曲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乱”字呈现的是一种诸腔杂唱、乐器混搭的独特演出形态,也表达出了当时观众对其的直观感受。有学者提出,“乱弹”之“乱”,成为了传统戏曲自我更新的内在机制和活力源泉。
作为一种典型的地方戏曲,在保留本土“个性”的同时,台州乱弹也吸收了不少其他剧种的精粹。在唱腔上,台州乱弹以唱乱弹为主,高腔、徽调、滩簧等互为补充;舞台语言则结合了中原语音和台州官话,乡土气息浓郁;台风粗犷奔放,尤以“文戏武做、武戏文唱”为戏剧界所称道。
清末民初时,台州乱弹戏班达到了28家,演出足迹不仅遍及台州,还触达了宁波、温州等地。解放后,各地的乱弹纷纷更名,但台州乱弹依然保持原名。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为了使这一梨园瑰宝得以传承延续,政府组织乱弹艺人记录整理了120多本传统剧目、200多支唱腔及曲牌音乐等。在浙江省首届戏剧节上,台州乱弹迎来高光时刻,一举荣获多项大奖,成为一段梨园美谈。
然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地方文艺院团却在市场化的浪潮中呛了一口水,开始面临生存挑战。
一方面,部分地方院团习惯了吃“公家饭”,有的甚至几十年只排一出戏,形式和内容老套,观众不愿买单,票房跌到谷底;另一方面,受看电视剧、电影等新兴的文化消费冲击,爱看戏、常听戏的人逐渐减少,一些城乡戏曲舞台也慢慢变得鲜有人问津。观众流失、经营不善、演员改行……当时的台州乱弹面临同样的困境,并在1989年正式停演,《拜月记》《百寿图》等许多经典剧目也濒临失传。
台州乱弹《戚继光》剧照 图源:“浙江台州乱弹剧团”微信公众号
二
直到2005年,台州乱弹的命运迎来了一个转折点——重新组建台州乱弹剧团被提上日程。但是,钱从哪里来?当时剧团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吃“公家饭”,但难免会缺乏活力,重蹈覆辙;要么另寻他法,闯出一条新路来。最终台州选择了后者。
那么,这究竟是一条怎样的新路?有两个核心词:“公助”和“民办”。
“公助”兜底,确保“活下去”。怎样“活下去”是当时台州乱弹面临的首要问题。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台州乱弹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常态化的惠民演出,既让乱弹演员有戏演、能养家,也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开展非遗传承活化创新行动等,加强资金保障、扶持文艺精品,使得更多濒危经典剧目和曲目唱腔渐渐“活回来”了,也激励着剧团积极创排新剧目、开拓新市场。
“民办”运营,追求“活得好”。台州乱弹剧团是民营性质的院团,这给台州乱弹剧团赋予了更强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为市场化经营带来更多可能性。比如可以自主承接各类社会演出,或者以市场化的合作方式,邀请国内优秀人才、团队加盟,共同打造精品力作,用更多好作品“圈粉”观众,等等。
可以说,正是“民办公助”的实践探索,让台州乱弹剧团闯出了一条“靠市场养、有公家助”的地方剧团发展新路子,也让濒临失传的台州乱弹越过寒冬,又一次“弹出”新曲。
如今,台州乱弹已成为当地社区、乡村、山区、海岛等基层演出市场的常客。来看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台州乱弹复排、创排了17本大戏和30多出折子戏,剧团年平均演出350场次以上,3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台州乱弹《我的大陈岛》剧照 图源:“浙江台州乱弹剧团”微信公众号
三
台州乱弹从高光走向濒危,再到如今的涅槃重生,这段经历既有无奈与艰辛,也有欣喜与收获。那么,台州乱弹剧团的发展经历是否可以给其他地方剧团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笔者有三点看法。
抱紧市场而不要抱怨市场。一些传统地方剧团担心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会身陷资金短缺、经营模式固化等困局,于是难免对投身市场心怀顾虑甚至畏惧。
台州乱弹的选择是拥抱市场,通过借鉴股份合作方式,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引入社会资本,探索了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让传统戏曲等文艺资源有效转化成了市场资源。现在,台州乱弹剧团在完成政府公益演出订单之余,还能够自主承接各类社会演出,年收入超500万元。
“以人传戏”更要“以戏出人”。近年来,提到地方戏曲院团的发展,“出人”“出戏”无疑是关键。主创人才匮乏,戏没有人传,是地方戏曲逐渐式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培养传承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等都是剧团发展的重要命题。
这其中,除了回答好员工的薪酬福利如何才能更科学灵活,人才的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养老问题如何解决等问题,还需要“以戏出人”,比如台州乱弹剧团在“救戏”的同时持续创排原创剧目,截至去年已自主培养出了2名国家一级演员、8名高级职称演员,进一步激发了演职员工的创新创业热情。
用作品说话才会有人喜爱。有人说,文艺作品需要摆在时代货架上让人们选择。对地方戏曲来说同样如此。在艺术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可能任何一种剧种都无法达到人尽爱之,但优秀的作品一定会有人喜爱,这可以说是地方戏曲走向更远未来的强劲动力。像台州乱弹剧团先后推出了新编历史剧《戚继光》、现代剧《我的大陈岛》《我的芳林村》等作品,不仅成功赢回观众,还赢回了市场。
上一篇:最新!俄罗斯宣布报复措施
下一篇:综合意外险不保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