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到健身房办卡时,总会被问一个问题:办年卡还是月卡?
有人觉得,年卡能激励自己长期保持运动热情,也更划算;有人觉得,健身房可能中途“跑路”,月卡风险更低,一次性支出几百元比几千元压力小得多;还有一些“健身小白”想先办一张月卡试试水,先培养运动习惯再说。理由多多,选择不同,目的都是经济压力小一些,健身动力大一点。
年卡和月卡哪个更划算?人们习惯于这样算账:用年卡价格除以12,得到平均每个月的费用,价格算下来比月卡划算得多。
不过也存在这样一类人:购买健身卡时斗志昂扬,却很快变成“间歇性运动,持续性躺平”;逢年过节吃胖了,想要在跑步机上高效减脂;旅行前、婚礼前“临时抱佛脚”,进行身材管理……这类人群健身动机强烈,但持续时间不长,短则几周长则两三个月,热情消退便不再去健身房了。如果头脑一热购买了年卡,一张激发身体活力的健身卡,很可能变成被遗忘在角落的“废卡”。
如果您符合上述情况,不妨换一种思路来算账。
先引入一个经济学概念——沉没成本,即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有句话被不少人熟知:沉没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意思是不要纠结于过去已经投入且无法收回的成本,应该及时止损,避免在未来失去更多。我们虽不该在决策中过分考虑沉没成本,但要有意识地控制成本。
购买健身卡之后,卡费就成了沉没成本,无论是办卡后再也没有踏入健身房,还是天天撸铁跳操,这项成本都无法改变了。对于不能坚持去健身房的人而言,几千元年卡与几百元月卡相比,沉没成本要高得多。
也有人想运用沉没成本倒逼自己:狠狠心办一张年卡,为了不浪费这笔钱,用花钱的“肉痛”逼自己多运动。可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沉没成本的感知越来越弱,过去支付的费用渐渐被淡忘。这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办卡当月天天跑健身房,而一两个月后“三过健身房而不入”。
要想运用沉没成本激发运动热情,或许购买月卡效果更好。以一个月为支付周期,对沉没成本保持敏感,更有动力提高健身频率,让这笔钱花得更值。
许多消费者在健身房门口犹豫之际,常遭遇“临门一脚”。长期卡折扣、赠送私教体验课等各类促销活动,用较低的边际成本对冲花更多钱时产生的“损失厌恶”,让消费者觉得赚回一笔;有的健身房提供免费体测服务,身体素质不达标的结果,增强了消费者为健康付费的冲动;“直角肩”“A4腰”“天鹅颈”等层出不穷的概念,让人们甘愿为所谓好身材提前买单。遇到这些情况,千万别“上头”,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让办卡热情降降温,回归理性消费。
强身健体是每一位健身人的追求,也是许多人踏入健身房的初衷。在购买健身卡时,既要考虑价格高低,也要衡量价值几何。更重要的是,真正找到适合自身的运动类型,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张晓),原标题《健身年卡月卡哪个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