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大臣方言口音,上朝如何沟通?
创始人
2024-12-17 10:30:16

古代官员来自五湖四海,方言各异,他们在朝堂之上如何沟通,是否会因为口音问题造成交流障碍呢?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

大朝会:群演与专业“播音员”

在举行大朝会时,大多数官员如同“群演”,主要作用是“充人数”。他们很少有机会与皇帝直接交流,即使有事禀报,也通常是将奏折递交,再由通政司或鸿胪寺的官员代为朗读。

这两个部门在选拔人才时,非常注重官员的仪表和声音,要求相貌端正、声音洪亮、官话字正腔圆,从而避免了口音问题。

在小规模的朝臣会议中,口音问题出现的可能性更小。唐宋时期,南方官员大多来自江浙地区,而朝廷中的高级官员主要由中原人士担任,甚至还有歧视南方官员的制度。

因此,在唐宋的大部分时间里,南方口音很少出现在核心官员群体中。这一情况直到王安石变法后才有所好转,但此时北宋也已接近灭亡。

南宋时期,宰相大多出自江浙,即使祖籍北方,也长期生活在南方。元朝统治时间较短,高层官员多为蒙古王公,有时甚至使用蒙文交流。

明清两代:科举与满汉共治

明朝实行“非翰林不得入阁”制度,内阁大学士均出身科举,精通儒家经典,学习官话自然不在话下。翰林院本身也对官员的仪表和语音有严格要求,经过层层选拔和多年的官场历练,他们的口音早已得到纠正。

《万历野获编》中就记载了一位江浙籍官员,因为长期在京城为官,竟然忘记了家乡话。清朝军机处以满族八旗子弟为主,即使有少数汉族官员,如福建人李光地、安徽人张廷玉,也都精通满蒙汉多门语言。

特殊情况:梁启超的广东口音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情况。例如清末的梁启超,因广东口音较重,光绪帝在召见他时难以理解,最终只授予了他一个六品官职。

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主要是因为光绪帝希望广纳谏言,才会接见各种背景的人才。通常情况下,外臣觐见皇帝之前,早已将要汇报的事项以公文形式呈递,觐见过程也只是聆听皇帝的指示,无需过多言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原党委副书... 央广网重庆11月14日消息(记者白刁尹)11月14日,据重庆市纪委监委消息:经市委批准,市纪委监委对...
从落后追赶到不相上下,中美AI... 01 在前几天,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参加AI峰会的时候表示,按照目前的发展情况,中国可能会在中美AI竞...
AI宠物、AI眼镜……“科技+...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这一优势正从供需两端为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我国消费...
主播打烊,AI营业:百度数字人... 作者|洋紫 编辑|刘景丰 2025年双十一刚刚落下帷幕,除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更趋于理性之外,另一个鲜...
中兴通讯:努比亚LiveFli... 证券之星消息,中兴通讯(000063)11月13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