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后,冬季来临。近日,岭南地区的气温也开始逐渐降低,寒冷气候会影响人体,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
为了度过这寒冷的天气,人体会随着自然界的变化潜藏自身的阳气,固守于体内,并温煦肌表腠理,以此抵御寒冬。
这正是人体适应大自然的表现,为了更好地度过冬季,民间早有“补冬”的习俗,进食温补滋养的食物或药材,为身体补充能量,振奋阳气,以期顺利度过整个冬季。
“补冬”需有度
立冬之后,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的原则。切忌不分虚实、不辨真假、不知进退地进补。
进补需看个人体质
秋冬阳气的收敛,阳气不易散发,被郁于体内。若是素体阳虚,则可进食较多温补之品;若是素体阳盛,加之秋冬干燥,此时如果不断地进补温热之品,则会热由内生,出现燥热情况,如大便干结、口腔溃疡等。所以,进补也需看人体阳气之虚实,并且阴阳平衡,以滋阴潜阳为佳。
进补需循序渐进
若是平素脾胃较弱,或是小儿纳差食积,则不能猛然进补,需徐徐图之。若是进补太过,则会不能自如运化受纳,出现食积或食积加重,故而可在进食温补之品时,佐以理气助运之物,如陈皮、萝卜等。
进补需有度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所以,我们要保证主食供给,不能因为羊肉等有温补作用就“以肉为粮”,要多菜少肉。
起居调养
在寒冷的冬季里面,起居调养方面不要随意扰动阳气的生发和收藏,因此,我们应该跟着日照的变化而作息,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小建议:睡前泡脚
睡觉之前,可以用温水泡脚,再双脚交替用力揉搓足心涌泉穴,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起到引火归元,使阳气能够在晚上顺利潜藏,起到了补肾强身、促进睡眠的作用。
不同体质饮食宜忌
药补不如食补,因为药物虽可补但偏祛病,其偏性较大,不可乱吃久食。而平时常吃的食物则多性味平和,适宜长期进补。
阳热体质
不宜多食羊肉、狗肉、生姜、大蒜和辣椒等温性食物,以防体内积热导致肺胃热盛,出现上火。为了避免口干舌燥、皮肤皲裂或燥咳,应该吃莲藕、雪梨、萝卜、白菜、黄瓜、葡萄、百合、蜂蜜等润燥的食物来滋润防燥。
阴寒体质
不宜过多进食水果、冷饮、鸭子、蛏子、蛤蜊等凉性食品,食物应以温热为主,如羊肉、牛肉、火腿等肉类,辣椒、胡椒、大蒜、香葱、韭菜等蔬菜,胡桃、龙眼、栗子、橘子、松子、柚子等果品。既能温养全身,促进新陈代谢,还能提高防寒能力,减少疾病发生。
穴位养生
肾与冬气相通应,立冬之后可以学一学“穴位养生”以“补肾纳气”,推荐养生穴位为:肾俞穴、关元穴和涌泉穴。
肾俞穴
定位:在腰部,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方法:双腿并拢坐于床边,手掌对搓直到手心发热,然后轻轻贴在后背腰部,上下按摩腰背的肾俞穴,有热感为宜。
功效:早晚各一遍,肾俞穴是很好的补肾穴,按摩可强肾纳气。
关元穴
定位: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三寸处。
方法:每天可以关元为圆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摩动3~5分钟,用双手食指指腹重叠在一起,点按穴位2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经常按摩能起到补益元气、强身固精、祛寒回阳的效果。
涌泉穴
定位: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2、3趾的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
方法:睡前用热水泡脚,按揉足心涌泉穴有酸胀感为宜。泡脚水温为40℃左右,最佳时间为19~21时,这时候是肾经气血最衰的时辰。
功效:坚持泡脚、按揉足心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达到滋养肝肾的功效。
来源:广州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