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如何认定?官方明确!
创始人
2024-11-04 16:43:51

近日,民政部印发《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针对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谁认定、认定谁”等关键问题,从责任主体、资格条件、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

明确救助帮扶范围

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有别于低保家庭、特困人员等传统的社会救助对象,其家庭成员一般拥有一定收入,但因在医疗、教育、残疾康复等方面的刚性支出较大,导致其家庭基本生活存在实际困难。

2020年,《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对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救助工作提出原则性要求。

2023年,《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将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作为六类“低收入人口”中的一类,明确将其纳入救助帮扶范围。

县级民政部门负责认定工作

在责任主体方面,《办法》明确由县级民政部门负责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认定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的,县级民政部门加强指导、监督。

同时,认定工作应当遵循属地负责、因地制宜、公平公正、便民利民的原则。

要兼顾收入和支出情况

针对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认定条件,要同时兼顾收入和支出情况。

在收入方面,刚性支出困难家庭首先是“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非低保、低保边缘家庭;

在支出方面,需符合“提出申请前十二个月家庭刚性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收入比例超出当地规定”这一条件。同时,明确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财产状况条件可参照低保边缘家庭的认定条件或者适当放宽。

哪些属于“刚性支出”

从地方实践看,因医疗、教育、残疾康复等支出较大造成居民基本生活困难,是当前群众反映刚性支出范围较为集中和突出的问题。

《办法》突破“衣食住燃”等传统“居民基本生活”内容,将关注重点瞄准医疗、教育、残疾康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明确刚性支出包括家庭成员的生活支出、医疗支出、教育支出、残疾康复支出及其他支出等项目,并从提高操作性出发,明确了各项刚性支出的测算方式、认定依据等。

另一方面,通过明确刚性支出范围,推动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向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延伸。

有效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不同于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自身具有一定的发展能力,面临的大多属于阶段性生活困难。

为此,《办法》对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规定了有效期,明确有效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有效期期满后,需要继续认定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应当按照办法重新申请。

来源:中国财经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I助力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突破 你知道经常吃鸡蛋可能有助于保持老年时期的头脑敏锐吗?或者阿尔茨海默病实际上与神经元周围的髓鞘退化有关...
开源 AI 及其在当今世界中的... 当团队准备部署大语言模型时,他们面临一个重要选择:是否向全世界公开系统的运作机制,包括参数、训练数据...
北京一副区长停“小电驴”遭“三... “没地停了”“这不让停”“人行通道不能停”……近日,北京一副区长实地体验早高峰停放电动车却遭遇“三连...
打字就能补全句子,讯飞推出个性... 2025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AI文娱生态战略发布会近日在合肥举办。会上透露,讯飞AI文娱将基...
对话华为樊杰:AI落地浪潮下的... 随着大模型的规模落地,AI发展的主战场正从“模型训练”转向“行业推理”,解决推理效率瓶颈成为释放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