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11月17日,湖北省作协品牌项目、第二十一期东湖青年文学沙龙,在刚刚挂牌“中国文学之乡”的英山举办。本次沙龙以《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文学新书写》为主题,开展专家授课和作家交流。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等待好作品投稿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由中国作家协会2022年3月启动,征稿截止到2027年4月,作家可以提交完整作品,也可提交不少于1万字的作品大纲参选,中国作协对选中的作品,给予作家创作改稿会、作品出版等方面支持。
当日,深度参与了“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作家出版社终审编辑方文,受邀进行创作辅导。他为来到现场的青年作家代表和英山基层写作者介绍,该计划启动以来,共征集到1300多部作品,既有来自名家的作品,如后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杨志军的《雪山大地》,以及关仁山的《白洋淀上》、刘庆邦的《泪为谁流》、王松的《热雪》等等,也有来自基层的、还正在成长期的写作者的作品,比如河南作家周瑄璞的《芬芳》、云南作家郑欲翔的《人往低处走》。
专家敲警钟,忌“沙盘写作”
方文也特别提到了,“新山乡巨变”题材书写中,出现的比较大的毛病是,奔着主题创作去写,把村庄写得像一个沙盘,作家描述出现的问题,村干部一个个解决村庄的问题,克服万难、无往不胜,达成完美结局,像是完全设计好的。这些小说的视角往往是驻村干部,农民成为配角和帮扶对象,对农民形象的塑造不够生动。
“现实生活中肯定不是这样,每个人面对时代巨变中,有的成功了,有的被时代大潮淹没了。”方文提到了河南作家周瑄璞入选“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小说《芬芳》,是一部相当不错的作品,小说聚焦一对在贫困中跋涉成长的兄妹,重点讲述了烈芳等女性沉浮跌宕的命运,创造了不错的销量。云南作家郑欲翔的《人往低处走》切入的角度独特,作品也非常值得期待。
各种写法都可以,只要写得足够好
方文的授课,引发了青年作家的互动。“怎么样写出现实的复杂性,能不能再给我们一些建议?”方文回答说:可以多看看已经出版的优秀作品,看看自己所写的作品和人物,与文学史上已经有过的文学人物,有什么差异?只有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人物和叙事,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英山基层写作者、英山文化馆退休干部刘平海,在互动时介绍,他正在写一部充满荒诞色彩的长篇小说《献给时间与生命》,希望能够得到编辑的指点。方文表示,小说各种写法都可以,只要写得足够好。2024年入选“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驴的喜剧》,就是一部用荒诞的写法去写现实的优秀作品。
创作就是塑造人,“再庞大的历史也是长在人物身上的”
《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文学新书写》沙龙环节,与会代表也展开了分享。
芳草杂志社编辑、作家郭海燕认为,有了一定的生活积淀之后,再去书写自己成长的乡村,会有不一样的思想深度,并介绍了自己多年来的创作历程。
湖北省作协签约专业作家周芳有感而发说,这次来英山,参观了从英山走出去的两位茅盾文学奖作家——刘醒龙的《凤凰琴》《分享艰难》《圣天门口》等小说的原型地,熊召政的《为少女而歌》《瘠地上的樱桃》等诗歌的原型地,感觉到他们的作品,是真的从土地上“长”出来的。她从中得到的启发是,“我们今天的写作者,也要找到故事的原型地,找到当下复杂的人物,再庞大的历史也是长在人物身上的。”
青年评论家刘天琪特别提到周芳写作的《膏矿叙事》,写的是自己熟悉的生活,从真正了解的身边人开始写起,让人印象深刻。她认为,“新山乡巨变”题材书写,写时代的新人,很难量化,很难有一个标准。它是提供一种基于新的时代经验和价值观的认识,深入并凝视身边人的生活和变化。写作中要放弃新与旧的二元对立,写出具有“历史中间物”性质的过渡人物形象。
青年评论家、湖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朱旭提出,新时代意味着走进了新的文明进程。好的作家能够找到不同时代不一样的地方,并且到具体到人物形象上。“今天山乡巨变的故事远远没有写完”。
青年评论家、武汉轻工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讲师吕兴说,当下的乡村已经发生了巨变,乡村的人不再是等待被救赎、被帮扶的对象,而是主动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她赞赏一些作家以平视的角度去看待乡村写乡村。
(来源:极目新闻)
下一篇:70大寿送什么礼物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