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齐一民的随笔集《柳浪梦寻》创作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10月,原书稿名为《谁出卖的西湖》。部分文章之后有评论,评论作者为心灵飞鸿(张巧玲)。从2024年9月2日起我们在《华卷文化》(搜狐号)上连载,敬请关注!欢迎评论!
一
在我看来,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世间最值得买的书,我认为有以下这样的几种。
第一种当然,是齐天大写的书,这是一个名知故说的说法。虽然你可能听得不太顺耳,但你在读着这行文字时,无疑地已经买了齐天大写的这本书了。因此我没说错。
第二种你该买的书,仍然是—天大写的书。这使我想到了“上当”。当你第一次上了一个人的当时,一般来说,你可能不愿再去上那个人的当,但有一种情况却是个特例,就是在你得知其他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的时候,让你选择,你毋宁回过头去,再上第一个人的当。
看书也是同理。我越看鲁迅的书,就越觉得是在“上当”。我为了证实他会说真话,就从《鲁迅全集》的第一部一直看到“书信日记”外加他和许广平的情书(《两地书》)。而在读鲁、许二人情书的时候,我虽明知它们那不是“真情书”(真情书是私密的),却还傻乎乎地看着。你说这种读书法,还不是傻读书、真上当的那一种吗?
因此,你需接下去买齐天大的后续作品。
第三种书,我劝你读的是名人写的关于另一个名人的传记,这类书是书中的上品。如梁启超写的《李鸿章传》,还有我上周买的曹聚仁写的《鲁迅评传》,本周买的钱理群写的《周作人研究》,以及20 年或200 年以至2000 年过后,或许会有人写的那本《齐天大传奇》。
梁氏是名人,李氏是名人,名人写名人的书,从投资的角度看,算是上了“双保险”。一个名人贬值时,另一个还可能坚挺嘛。民国的曹聚仁,是“凤凰卫视”一位主持人的父亲。曹氏一生写了上千万(或是4000 万)字的作品,还不算大作家吗?他写的关于鲁迅的传奇,即使鲁迅哪天什么都不是了,也还是有收藏的意义的。
钱理群我才知道,他已于2002 年从北京大学的教职上退休,另外他本也是杭州人士,只不过“没幸”出生于西子湖旁,而降生于了四川。
凡与杭州有点关系的人物,我都十分关心。
比如说现在远在杭州的老徐。徐兄上周来电话,我以为买我柳浪阁的那家人反悔了,不禁心中一喜,他却说的另一件事,说他儿子6 月18 日结婚,叫我去做证婚人——我只得去了。我在去阔别已3 月余的那个杭州前,正安排这样几件事:其一,调整一下“邓论”的上课时间;其二,整顿好心绪。
还有,老徐竟说要想当一个好的证婚人,一定要穿得像模像样的!而本人最不情愿做的,正是打扮得像博导教授那样一眼看去道貌岸然,第二眼看去形同小人的样子。
莫非我为了两周后的返杭,要重披那套价格5000 日元的、购于20 世纪80年代东京的、被镇压在破箱子底的西装?!
什么是最值得买的书?
表面看来你是在赞成把性价比大小作为是否值得购买该书的依据,但细看深究,才知你是在评判“性能与价格之比”与购买价值之间的关系。
性价比,是性能与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在购买产品时,我们都会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但是,产品的性价比应该建立在同一性能基础上,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个相同的性能比较基础,得出的性价比便毫无意义。
那么,对书而言,这相同的性能比较基础是什么呢?书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能像清澈的水滴一样汇成民族文化湖泊,应该是书的性能比较基础吧。若这样界定,孜孜不倦为背离民族文化的书籍掘墓,像挖掘汇入西湖的清澈水源那样、笔耕不辍的你所写的书,当然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了。只是这价值,还需要具有热爱民族文化慧眼的读者来识别和认可。
虽然不同人对书的性能界定不同,是否值得购买因人而异,但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应有一个通用的评价文化产品优劣的标准,即由有关方面衡量界定书的价值,来引领文化产品的消费,奠定图书消费的相同性能比较基础。而不是像今天这样,根据书的市场销售份额,以及书中隐含的名人效应,来引领众人的文化消费。当文化被经济、利润、金钱引领时,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那样循环衍生出来的新文化,就会越来越污染或远离民族文化的江湖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