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什么说早睡可以改命?又该如何管理精力?今天与你一起探讨。
、
音频由科大讯飞提供的变声技术支持
问你一个问题,你习惯早睡吗?其实很多人是不太早睡的,总是觉得工作太忙了,压力很大,这时候他们会选择牺牲睡眠时间,熬夜工作。
但这样太透支身体了,等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坐在办公室昏昏欲睡,不得不靠咖啡提神。因为没有休息好,导致缺乏精力,工作也不在状态,效率低下。结果为了完成工作,又不得不加班,陷入了死循环。
长此以往,自己的身体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让自己越来越疲惫,而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什么事情也不想干,感受不到幸福感。
其实,聪明人不会牺牲睡眠时间,而是会让自己得以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力,从而高效地完成工作。
所以也有人认为,早睡真的可以改命。
而在早睡的背后,其实也意味着不对精力盲目挥霍,而是要对精力进行合理分配,当你高效的完成工作,也就可以早睡了,从而形成正循环。那么,该如何管理精力?
在《精力管理》一书中,作者提到了三个步骤,分别是:目标、事实、行动。
目标
如果要往一个瓶子里装入石头和沙子,如何才能把瓶子装满呢?
先装沙子,石头就装不下。所以,你要先装入石头,再装入沙子,细碎的沙子会塞满石头的每一个缝隙。
瓶子就像是你的时间和精力,石头是你人生中重要的大事,沙子是琐碎的小事,你应该先做重要的事,把其他的不重要的放在后面。
有些人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很勤奋,但实际上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这既浪费了时间,又消耗了精力,这实际上是“伪勤奋”,是在瞎忙。
以管理者为例,管理者的时间从来都不属于自己,每天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要去解决团队的问题,平行部门的协同问题,更要时不时地被老板拉去开会,所以很容易陷入“伪勤奋”的陷阱。
那,怎么办呢?
精要主义提到,若要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之事,切忌贪多求全。
所以作为管理者,你不想瞎忙,不想熬夜,就一定要懂得对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做到要事为先。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要让管理变得卓有成效,取决于你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花了多少的时间。”
无论你是老板,是高管,还是一个普通的员工,你每一天,每一周,每个月能够抓住三件最重要的事情,这三件事你做好了,你的绩效一定会好。
千万不能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事实
什么是事实?所谓事实,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
古希腊人有一句话叫做“认识你自己。”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一定要清楚,自己究竟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了什么地方。
你一定要客观评价,不能活在想象的世界里。
有的管理者认为自己把精力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用在了会议上,另外一部分用在了培养人上,还有一部分用在了和其他部门协同上。
但他通过每天的记录才发现,做这些事,只花费了一小部分的精力。
而大部分的时间,被琐碎的事切割了,比如救火,帮助下属处理问题等等。
你看,如果不记录,就无法认识自己,会一直处于“想象中”。
你也是一样,你可能觉得自己之所以熬夜,是因为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工作上。
但经过测试,有可能你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处理无关紧要的琐事,或者花了大量的时间刷网页、看视频。等到快下班的时候才开始做工作,他为了完成工作,就不得不熬夜。
所以一定要面对事实,每一个人都可以测试一下,看看自己的精力都用在了哪些地方,从而了解真实的自己。
行动
什么是行动?就是你看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你要调整自己的精力,从而实现目标。当你合理规划精力,高效完成工作,你也就不必熬夜了,而是能做到早睡早起,保持精力的充沛。
而在行动的过程中,也有几个原则。
第一个,为每一项任务确定时间。
为什么要安排具体的时间?如果不计划时间,你会一不小心把时间花别的事情上。这时候,你是没有管理精力的,又走到了原来的老路上。
因此,你要给工作时间设置一个Deadline。你给每项任务安排最少的时间,这样就能让你随时处于Deadline的情况,保持最高的效率。
第二个,一次只处理一件事。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精神熵”的说法。
就是资讯对人们意识中的目标和结构的威胁,将导致内心失去秩序,就是精神熵的增加。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大脑里的杂念太多,在多任务的来回切换下,我们不能很好地处理它们,效率低下不说,且能让你变得迷茫和焦虑。
因此,在做事的时候,我们不要分心,我们只做一件事,然后投入全部的注意力,这时候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第三个,批量处理。
等你处理完最重要的事情后,还会有一些琐碎的事情,这时候就可以批量处理。
所谓批量处理,就是是指将一些相似或相关的任务集中在一起,一次性地完成,而不是分散地处理。
比如,你是管理者,你要查阅下属的周报,这时候就可以集中一个时间段看,然后回复。
你要回复邮件,回复微信消息,也可以集中一个时间段去查阅,批量处理。这样,也有助于你高效工作。
最后总结一下,早睡真的可以改命。 早睡的背后,意味着要对精力重新分配。如何管理精力?有三个步骤:目标、事实、行动。
“
《精进日志》,不仅可以帮助你深度思考、管理精力。
还有很多管理工具,帮助你提升管理能力。
更有管理金句,帮助你重新认识管理,培养你的管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