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凡今年12岁,上初中一年级,学习成绩中等,但非常努力,经常做作业到深夜,所以白天总是迷迷糊糊的样子。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在意,毕竟现在的中学生都是这副可怜相。
但是前不久,小凡的爸爸吕先生发现小凡有梦游的毛病,开始还觉得好玩儿,可是后来小凡梦游得越来越频繁,而且难以唤醒,就不敢再淡定了。
花样百出的梦游
是一种病吗?
吕先生找到我咨询,开门见山地问:“请问,梦游算不算一种病?”
“梦游当然是病,以前叫梦游症,现在叫睡行症(为交流方便,以下仍称梦游症),是指一种在睡眠过程中睡眠和清醒同时存在的意识改变状态。梦游症在儿童中发病率为1%~15%,多见于男孩,成人少见。”我告诉吕先生,《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对梦游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如下5点:
1.常有睡眠中起床行走行为,通常发生在主要睡眠阶段的最初第三期。
2.梦游时,患者脸部表情呆板,对他人的刺激基本上不做反应,也很难被强行唤醒。梦游时间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在此过程中,患者处于意识水平低下及意识范围缩小的状态,防卫能力低下。
3.清醒时(不管是在梦游结束后,还是在第二天早晨)患者对梦游中所发生的一切大多无记忆。
4.在从梦游状态醒来后的几分钟内,患者心理活动与行为均无损伤(尽管醒来最初一刻,患者有迷糊与定向力障碍)。
5.梦游的起始及进行过程中没有诸如癫痫症一类的器质性症状。
我问吕先生:“小凡梦游时都有哪些行为?”
吕先生回忆道:“那可说不准,什么行为都有。有时他诈尸般突然坐起来,一分钟左右后又躺下接着睡;有时他下床走动,不是上厕所,只是无目的地走一圈,虽然动作笨拙,但仍可以避开障碍物,一般不会撞到墙壁或家具,然后上床睡觉;有时他起床穿衣服,收拾书包,好像要出门去上学,然后不脱衣服,直接钻进被窝里接着睡;还有一次他起床启动电脑,愣愣地坐在那里,两分钟后关机,然后回到床上睡觉;走得最远的一次是穿上衣服出门,到小区门口转了一圈,居然没有迷路;最可怕的一次是去厨房热牛奶,幸好我事先关闭了煤气阀门,否则不知会闹出什么乱子。”
我问:“梦游时,小凡有没有说什么?”
吕先生回答:“有啊!背过《出师表》和英语单词,口齿清晰,语句还都对!第二天早晨我夸奖他:‘在梦里都不忘学习,真是好孩子!’可是他什么都想不起来,说我瞎编,证据是他醒着时背不全《出师表》。”
我详细解释:“人的一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时,活动一天的疲劳身体可以得到休息,体力可以得到恢复,体内的多种激素的分泌也是在睡眠中进行的,睡眠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讲更为重要。如果孩子有睡眠问题,那问题可大了,不仅会影响白天的活动,而且有可能影响心理健康,所以千万不可漠视。”
梦游者
为什么难以唤醒?
“我搞不懂,梦游者为什么难以唤醒呢?”吕先生问,“小凡梦游时,我摇晃他的肩膀都弄不醒他。”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梦游症的成因说起。”我告诉吕先生,心理学研究发现,梦游症的成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梦游症具有家族聚集倾向,也就是说,在患者的家庭成员中,梦游症的发生率比其他家族成员中梦游症的发生率要高许多。同卵双生子(相同性别的双胞胎)中一个患梦游症,另一个也患梦游症的要比异卵双生子高出6倍。
2.发育因素
梦游症多发生于儿童期。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游次数逐渐减少,15岁以后多数会消失,说明梦游症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控制睡眠觉醒的大脑皮质发育不成熟有关。
3.睡眠过深
由于梦游症常常发生在睡眠的前1/3深睡期,故各种使睡眠加深的因素,如白天过度劳累、连续几天熬夜引起睡眠不足、睡前服用安眠药物等,均可诱发梦游症的发生。
4.社会心理因素
部分患者梦游症发作,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如日常生活规律紊乱、环境压力过大、有焦虑不安及恐惧情绪、父母关系不和睦、亲子关系欠佳、学习紧张及考试成绩不佳等。
以上4类致病因素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同时发挥作用,每一类因素的内容和结构又是非常复杂的。
比如,在社会心理因素中又有患者性格特点的分支。大多数梦游症患者,尤其是未成年患者,真正的病因不是精神问题,而是心理问题。他们的性格有不稳定、不协调的现象,表现为神经过敏,很容易被感动得痛哭或大笑,喜欢以自己为一切事物之中心,思维和行为都容易走极端。
这种游移动摇、意志不定的人,心理状态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当要实现某种目的时,他们很难用理智恰当地调和自身欲望,身体和意志往往完全服从于强大的欲望,甚至在睡眠中也受到这种欲望的支配。
给人的感觉是,他们会在梦中站立起来,向他们幻想中的目标直接走去,而不注意周围的一切。
要唤醒一个梦游症者,比唤醒一个普通的睡眠者更加困难,其原因便在这里。患者整个身心只集中于一件事情,就是实现他们的欲望。他们被这个强大的原动力所控制。这一欲望似乎独立起来,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不存在任何联系,所以,梦游时的行为,患者醒来后无法回忆起来。
吕先生问:“做噩梦是梦游的一种吗?”
“不,梦游和做噩梦是两回事。”我解释道,“做噩梦在医学上又称‘梦中焦虑发作’,典型表现是个体梦见威胁安全、危及生命的恐怖性梦境,如被恶魔捉住、被怪兽追赶、坠入万丈深渊、受迫害、受虐待等。梦境使人焦虑、紧张、惊恐、出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由于此时肌张力高度松弛,想逃都迈不开步子,想与恶魔搏斗却动弹不得。做噩梦时很容易被叫醒,醒后很快意识清晰,能清晰记忆刚才所做的吓人的梦,对梦境心有余悸,很难再次入睡。”
梦游症如何治愈?
我说:“大多数梦游症患者,过了青春期就自愈了,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只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即可,比如睡觉前锁好门窗,将房间中尖锐、锋利的危险品藏起来,等等。如果发现孩子正在梦游,就轻轻地把他拉回床上睡觉,或者将其叫醒。”
吕先生为难地说:“不是说梦游症患者很难叫醒吗?”
我说:“告诉你一个小窍门:让梦游者身体接触凉水,就可以有效地唤醒他。”
“接触凉水?兜头一盆凉水吗?”
“不用那么彪悍。”我笑道:“发现小凡梦游,您就用凉毛巾擦他的手、脸,或轻轻抓住他的双手,然后慢慢放到盛满凉水的盆里。”
吕先生思考片刻:“虽然梦游症可以自愈,但我们等不起啊!睡眠质量不高,必然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而精神状态必然影响学习效率。所以,还是得想办法治疗。”
根据小凡的情况,我不建议他接受立竿见影的药物治疗,因为药物有副作用,对小凡的心理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我建议吕先生运用以下方法在家对小凡进行治疗:
1.厌恶疗法
通过病因分析已知,梦游是一种象征性的愿望补偿行为,通过厌恶疗法把梦游者从梦中喊醒,打破梦游者的行为定势,使这种下意识的行为达不到目的,那么梦游现象就会逐渐消退。
马克·吐温曾打趣地对一位梦游症患者说,睡觉前在床周围撒一把图钉,就能一举治好梦游症。虽然此话是幽默,却是厌恶疗法的要义:设法唤醒梦游者,中止梦游行为。
2.精神宣泄法
梦游是精神压抑造成的,所以,要治愈梦游症,必须解除患者内心深处的压抑,而内心的压抑往往能从梦游行为中发现端倪。
“比如,”我举例道,“小凡梦游时背诵《出师表》,而且背得很好,比醒的时候背得还要好,这就说明他可能对在课堂上当众背诵课文感觉恐惧,或者害怕面对老师。不妨制造一些机会让小凡练练胆儿,或者适当减轻他的学习压力。”
我提醒吕先生,无论小凡的精神压力来自哪里,亲人的关心和爱护都是缓解压力的好办法,所以应该多与他交流,多一些身体接触,比如拥抱、击掌、拍肩膀等。
最后我提醒道:“此外,一定要重视小凡的睡眠状况,要帮助小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其早睡早起的睡眠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高度紧张,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节律。只有休息好了,小凡才有精力高效学习。”
END
作者:孔沁刚
编辑:壮青青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第一时间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