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气温的骤降,全国各地进入了流感的高发季节,许多人出现了发热、呼吸道症状,同时伴有头晕等不适,让人不禁怀疑这是否是新毒株引起的感染。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流感的症状以及其治疗手段又有哪些呢?
很多人会在感染流感后经历发热、咽痛、咳嗽等一系列呼吸道症状,而李侗医师强调,流感发病后,体感比其他呼吸道感染更为明显,甚至还会出现全身性的酸痛感。尽管流感的症状看似严峻,但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血液中正常免疫功能的人群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自愈,病程一般在五到七天内。此外,流感病毒主要有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其中甲型流感H1N1型是目前流行的主要毒株。
在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老年人、婴幼儿、孕妇以及基础疾病患者属于易感人群,一旦被感染后,会增大重症风险。李医师指出,脆弱人群感染流感后,很可能引发肺炎等进一步的并发症,甚至会使其原有基础病加重,所以建议高风险人群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对于那些症状较轻,依然能正常生活的人,常常会想“是不是不吃药也能扛过去”?李医师表示,虽然流感有自愈的可能性,但通过抗病毒药物的治疗,可以更快地缩短病程,并减少传染他人的风险。因此,出现流感症状后,最佳的治疗时机是在48小时内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那么,如果头晕、头痛等症状频频出现,我们是否就可以推断为新毒株的感染呢?根据李侗医师的介绍,目前尚未在流行病学监测中观察到新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株。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不只流感病毒可引起,许多呼吸道病毒均会导致类似的反应,这意味着个体感染病毒的表现可能存在大的差异,这是人体在对抗病毒时,免疫系统的一种保护机制。
另外,专家指出,目前人偏肺病毒(HMPV)感染的案例逐渐增多,该病毒的感染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相似,因此,准确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信息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来区分。此类病毒目前也没有特效药物或疫苗,需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为了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在流感高发季,保持良好的卫生活动和饮食习惯尤为重要。均衡饮食、适量锻炼以及充足的休息,都是增强身体免疫力的有效手段。此外,避免与流感症状的人群密切接触,也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最后,再次提醒大家,若感到不适,及时就医始终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