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发生马尔堡病毒病疫情 中国疾控中心发出健康提示
创始人
2024-11-07 19:22:00
0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消息,今年9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位于非洲中东部的卢旺达首次发生马尔堡病毒病疫情。首例病例为9月27日报告,截至10月31日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6例,死亡15人。那么,什么是马尔堡病毒病?它是如何传播的?公众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什么是马尔堡病毒病?

马尔堡病毒病是一种由马尔堡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非洲部分地区流行。该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狐蝠科的北非果蝠被认为是马尔堡病毒的天然宿主,马尔堡病毒由果蝠传播给人类,并在人际间传播。狐蝠科蝙蝠分布范围较广,包括非洲、亚洲和澳洲等地区。目前马尔堡病毒病暴发疫情均在非洲,在欧洲和北美洲也曾报道过输入病例。

马尔堡病毒病的传播途径与症状

马尔堡病毒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即接触病死动物和病人的尸体,以及感染动物和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经粘膜和破损的皮肤传播。

马尔堡病毒病潜伏期一般为2~21天,多为5~10天。该疾病发病突然,常以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为首发,随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多在7天内出现严重出血症状。其病死率为23~90%,大多数病例在发病后8~16天死亡,多由休克和多脏器器官衰竭引起。

公众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目前全球尚无获批上市的特异疫苗或抗病毒药物。可采取支持疗法(口服或静脉补液)和对症治疗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当前正值卢旺达的暴发疫情期间,为避免感染,请大家务必采取以下措施:

1.避免接触传播源:如非必要,近期尽量不要前往卢旺达旅行,尤其避免前往有马尔堡病毒疫情的地区。若已在疫区,应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尤其是蝙蝠、猴子等灵长类动物)以及这些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尤其在接触病人、体液、动物等高风险因素后;用肥皂和流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3.加强个人防护:在接触可能的感染者或在疫区时,应当佩戴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血液等可能的传染源。

4.就医观察:如果您近期从卢旺达等疫区返回,或与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应主动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并接受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可能的接触史和旅居史。

建议有相关出行计划的公众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驻卢旺达共和国大使馆等官方发布的马尔堡病毒病疫情动态和出行提示,合理规划出行路线,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地区。

来源:央视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肌肉对肿瘤患者预后的价值 肌肉在我们身体中的作用不仅仅是让我们看起来强壮,它对健康的维持和疾病的抵抗力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
郑州视光住院部医生全飞秒近视手... 作为一名郑州视光眼科医院的住院部医生,我与眼镜相伴了十几年。那些被近视困扰的日子,如今回想起来,仍历...
揭秘膝关节异响:关注骨骼健康新... 你是否也曾经历过,膝盖“咔咔”响? 当你上下楼梯、屈伸膝盖,甚至是简单的行走时,膝盖处传来的“咔咔”...
“睡前吃宵夜”和“饿肚子睡觉”... 加班加点工作、沉浸式玩手机看视频,对于很多人而言,熬夜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态,随之而来的就是——夜深了...
靶点和配体的双押暗棋:小核酸龙... 作为小核酸龙头,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在减肥药领域掀起波澜。 近期,Ar...
预防、识别、支持:每个人都该掌... 来源:文章整理自中信出版社新书《自我的重建》 202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一则令人心碎的消息在社交媒体...
被国家电网“拉黑”后,这家龙头... 继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拉黑”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对鼎...
钟南山:除特殊情况,不主张长期... 原标题:钟南山:除特殊情况,不主张长期佩戴口罩!哪些情况可不戴,哪些必须戴? ...
原创 这... 睡眠是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睡眠不仅能恢复体力,还能提高免疫力和心理健康。然而,随着现代生...
原创 菲...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波及到了几乎每一个国家,死伤状况惨不忍睹。日本就是这样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