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几年,精神病医院里突然挤满了小小的孩子。
网上一位母亲爆料,自己的儿子上高二,班上50名学生有29人在吃抗抑郁药。
“这些孩子压力太大,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他们之间常常借热水喝药”。
早上六七点钟,北大六院儿童精神科门前就围满了等待叫号的家长,为了给孩子看病,他们需要掐点守候,否则“秒没”。
精神科医生忙得不可开交,他们说近几年来看精神病的儿童青少年特别多。
以前孩子们的问题很少,一个病房20张床位都住不满,病情严重的孩子也不多。
现在病房已经增加到了60张床位,加上特需病房,一共百十来张,可依旧供不应求。
这种现象不光出现在了北京,在全国很多儿童青少年精神科,都是一号难求。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仿佛精神疾病已经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近了......
一位自残三年的女孩
精神科陈百忧医生接收了一个18岁的女孩,她在高考前夕因为轻生被送进医院。
在她奶奶的描述中,陈百忧得知女孩名叫小璐,一直以来都是个非常乖巧懂事的孩子。
但医生们在检查她的身体时,却发现女孩衣服遮挡住的部位,遍布了各种各样的伤疤。
她已经持续自残两三年了。
奶奶一脸憔悴的倚在床头,她怎么也没想到,朝夕相处的孙女竟吞下了药箱里的所有药片。
“我突然感觉孩子像个陌生人”。
很多人都说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大事,可陈百忧觉得,小璐不过是在借这场重要的考试,和她的过去告别。
小璐来精神科的时候,是2016年5月9日,她从急诊捡回一条命后,被交到了陈百忧的手中,成了一名“抑郁症患者”。
那天她蜷缩着躺在床上,右手打着点滴。小璐特别瘦,皮下的静脉清晰可见,无论陈百忧给她做什么检查,她都非常配合。
“她的眼睛特别大特别亮,睫毛长长的,眼神无辜的令人心疼”。
若不是小璐身上的刀疤,陈百忧怎么也看不出她的异常。
护士在用碘伏帮她擦拭伤口时,发现有些已经变白,有些轻微感染,还有一些刚刚结痂,看起来像是新的。
小璐已经不是第一次自残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信号,如果处理不好,她很可能会再度想不开。
此时,小璐的奶奶坐在一旁浑身颤抖,老人家应该还沉浸在孙女服药自尽的恐惧中。
可关于这场轻生的原因,小璐始终支支吾吾的不肯说。
刀疤背后的原因
医院坐落在市中心,精神科的三层小楼位于一处角落里,有一种被遗忘的孤独感。
小璐住进精神科病房,对所有的治疗都积极配合,见了其他病人也会礼貌的打招呼,她的懂事让人感到疑惑,这个孩子真的“不正常”吗?
陈百忧说:“哪怕是病房里的患者,都觉得我们“抓”错人了”。
隔壁大姐一直问:“孩子这么乖,为什么会来这里”?
“其实在我看来,表面上的乖巧,才是这一类人的生存之道”。
经验丰富的陈百忧医生见过很多像小璐一样的孩子,他们看起来乖巧懂事,内心却极度缺乏安全感。
他听小璐的奶奶说,小璐的爸妈很早就离婚了,孙女是她一手带大的。小璐上初二的时候,爷爷也去世了,家里只剩她俩相依为命。
“孙女从小没让人操过心,学习成绩特别好”。
不过到初中毕业的时候,奶奶听说技校对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她自作主张,让孙女直接去了“3+2职业技术学校”。
她觉得孙女的成绩虽然不错,但也考不上名牌大学,不如学个技术拿个大专文凭,早工作两年。
在技校,小璐的成绩出类拔萃,各门功课都稳拿第一,每年的奖学金她也从未错过。
奶奶在说这些的时候,脸上洋溢着骄傲的表情,不过话音刚落,她便哽咽了起来:
“我真是没想到,每周帮我干活、拿着奖学金去给我买血压计的孙女,竟然会拿刀自残,你说这孩子怎么想不开呢”?
5月16日,小璐住院一周,她看起来有点兴奋。
到了下午陈百忧查房的时候,小璐拉着她的手急切的说:“姐姐,你能让我出院吗?马上就要高考了”。
陈百忧自然是不同意的。精神病患者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就算回到学校也是浪费时间,说不定高考还会再次刺激到她。
谁知在接下来小璐的解释中,陈百忧才了解了那一道道刀疤背后的原因......
以下是小璐的自述:
“其实我很喜欢上大学,但我不想让奶奶失望,所以初中毕业后我就去了技校,那里真的很可怕。
我的同学经常当众打架,每天放学还会不约而同的涌向网吧,没几个塌下身子来好好学技术的。
我为了不受他们影响,经常拉着帘子躲在床上看书,可她们总嘲笑我,说我偷偷在做见不得人的事。
来这里之前,有人在我饮料里加了肥皂水,大家好像都很讨厌我。
那天我在削彩色铅笔的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如果用刀子划自己会是什么感觉?
我真的划了,鲜血顺着我的胳膊滴在了地上,很疼,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的某个地方特别舒服”。
小璐说话的声音很小,可在说“自残”和“鲜血”的时候,陈百忧明显感觉到了她的快感。
一切的原因归根于小璐没有选择自己所热爱的东西,“一场考试、一个学校”,成了伤害她的罪魁祸首。
家长们总是细心的为孩子挑选“自认为”有保障的未来,却没想到反而把孩子推向了深渊。一位父亲坦言:“后悔把女儿送去重点小学”
前两天,心理学家贺岭峰发布了一段视频,他说:
“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竭尽全力的把女儿送去了全区最好的小学,从那之后我才明白为何精神科挤满了小小的孩子”。
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组织全班进行了一次“汉字听写”摸底考试,贺岭峰的女儿考了97分。
他看到那张考卷后不停的夸赞女儿:“你刚上小学,还没开始学东西呢就考了97分,只错了3个字,太厉害了”!
结果当天晚上老师打来电话,问他对女儿的成绩有什么想法。贺岭峰说他很满意,并且在电话中感谢了老师。
谁知老师听后大发雷霆:
“你怎么当家长的,我们班17个100分的孩子,剩下的全是99,连个98分都没有,你孩子却考了个97分”!
他当时就被老师训懵了,可想而知孩子在学校里是怎么度过的。
但是那会儿贺岭峰正忙着赚钱,也没时间想太多,他以为女儿成绩跟不上肯定是当家长的没管好,于是贺岭峰想方设法的给女儿请家教、盯着孩子学习到凌晨。
后来女儿上了初中,才有勇气把所经历的一切告诉给父亲。
原来在重点学校里,因为成绩不好,女儿一直都在被打压、侮辱、陷入校园霸凌的漩涡里。
“女儿跟我说,上四年级坐班车的时候,她经常冒出想要跳车的冲动”。
这些事情直到现在都让贺岭峰感到后怕,他觉得自己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女儿送去全区最好的小学。
还记得省重点中学“成都49中”跳楼身亡的林同学吗?
在老师眼中,他学习成绩优异、自信阳光,是个非常开朗的男孩。
可在同学们眼中,他的情绪极度不稳定,有些同学甚至看见过他用小刀划自己的手臂,一边划一边说“不想活了”“赶快结束”。
这个看上去“完美”的孩子,实则早已不堪一击。
一位资深心理学家说,近些年她接触的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中,一半以上都来自重点学校,而且大多数都是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开朗的孩子。
家长费尽心力,总以为只要踮踮脚把孩子托进名校就能博一个更好的未来,却忽视了阳光背后,必有阴影。
进入重点学校,孩子将面临着3大恶魔:排名的下滑、更加严苛紧张的学习环境、以及巨大的心理落差。
一座接一座的大山,压垮了一个又一个天真的孩子。
他们陷入抑郁中,又在抑郁中努力自救,还没完全爬出来,又掉进了无法逃脱的阴影中。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有一组数据击中了无数中国家长的心:
据统计,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已经占抑郁症发病群体的30.28%,其中50%为在校学生。
都说“抑郁症”很可怕,但它已经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近了。
前段时间高考,孩子们又开始焦虑了,一位妈妈看不下去,默默发了条朋友圈:
“为了高考,拿健康赌明天,这种教育无非是最大的败笔”!
发完之后,这条朋友圈在主页上待了3分钟,又被这位母亲删除了。
因为她怕影响别的考生,也怕其他家长看见“笑话”。
针对这一情况的出现,近些年来很多医院成立了“学习困难门诊”,上海、南京、长沙、武汉、天津等多地医院都有,几乎每家都是“一号难求”。
“学习困难门诊”以家长们最容易得知到的主诉“学习困难”命名,它像一捆线上的线头,轻轻一扯,牵出一个个家庭背后的心酸与无奈。
带着孩子来看病的家长,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人人都很担心孩子的心理问题,同时又在期待孩子“学习不困难”。
一位被孩子“厌学”搞的几乎崩溃的父亲说:
“谁不想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可社会内卷的这么严重,不努力孩子就会被淘汰,他以后咋办呢?”
突然想起一部纪录片《起跑线》,里面有个7岁的小女孩名叫汤笑嫣。
母亲为了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在她的空余时间里安排了尤克里里、舞蹈、西班牙语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
身为一名母亲,满心希望孩子过得好,却忽略了小小脸庞上呈现出来的疲惫感。
在极大的心理压力下,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变得“千奇百怪”,最终只能涌入精神病医院。
可笑的是家长,可憎的是内卷环境。
有时候静下来想想,我们最初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无非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可现在呢?父母总是往孩子身上附加越来越多的期望。
望子成龙没有错,可对孩子来说,最珍贵的不是成绩和金钱,而是我们作为大人都向往的自由、幸福和成长。
《少年心声》中的小涵,一开始在一家重点初中上学,没过多久妈妈就把她调去了管理轻松的双语学校。
为什么呢?
因为之前那个学校不让孩子读课外书,而小涵的妈妈知道女儿是个内心特别丰富的孩子,喜欢创作和读书,于是果断成全了孩子。
转到新学校的小涵,不仅学习成绩没有下滑,还成了学校里的“小作家”。
不要让孩子小小的年纪,就活成分数的奴隶。
不是家长觉得哪个学校好就该报哪个,如果真的为了孩子好,就放下“自认为”的观念,去找真正适合孩子的学校。
庆幸的是,在陈百忧的帮助下,奶奶理解了小璐的想法,她在医护人员和老师的帮助下顺利通过了高考,成了一名医生。
小璐说:“最美好的日子,就是在精神病院里一天做一套黄冈试卷的时候”。
一个人的童年很短暂,青春期也是,他们在花一样的年纪里就应该像花一样去绽放。
人生路慢慢,不只有成绩,还有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