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禁忌:让我们谈谈死亡
创始人
2024-11-16 02:22:07
0

死亡是每个生命都会经历的必然阶段,不论年龄、性别、国界或社会地位,每个人最终都将面对这一终点。

然而,尽管死亡是每个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社会普遍对死亡存在避谈的现象,仿佛我们不去谈论,死亡就不会到来一般。在许多文化中,谈论死亡被视为禁忌,造成了许多人在面对亲人逝世时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恐惧。

人们常常避免这一话题,认为谈论死亡会带来不幸或焦虑,导致谈论死亡就会出现“沉默”的社会氛围。

在安宁疗护中,患者在面对生命的最后阶段时,能够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关爱,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平静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通过打破对死亡的禁忌,促进公众对死亡的正视、理解和自然化,帮助人们意识到死亡并不是冷冰冰的终结,而它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新生命的诞生一样。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能够勇敢地面对死亡,妥善处理情感及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建立更为健康的死亡观。

一、普遍的认识误区与做法

误区1:死亡是禁忌,谈论死亡会带来不幸。

不同文化和宗教对于死亡有不同的看法,受文化影响,很多人提及死亡会让自己和他人感到不安,似乎触及了某种禁忌,这样的隐秘感让我们更加恐惧死亡。

由于现代社会的结构,很多人在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并没有直接面对死亡的经历,因此当死亡临近时可能会感到手足无措。

误区2:医生和护理人员应避免与患者讨论死亡。

在临床工作中,许多医生和护理人员对此有着相似的顾虑,认为谈论死亡会让患者及家属感到更加悲观,或者如果患者正处于极度焦虑或抑郁的状态下,直接讨论死亡会加重其情绪负担。

这种做法使得患者在临终阶段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望或是未尽的想法。再者,并非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接受了如何有效沟通死亡话题的培训,因此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具备进行这类对话的能力。

误区3:只有在绝症末期才需要谈论死亡。

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只有在绝症末期才需要谈论死亡。

然而,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早期讨论能为未来处理敏感问题做好准备。

如果等到病情恶化才讨论死亡,患者可能已经失去了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使患者和家属错失准备的机会,导致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来生活。

一旦诊断出重大疾病或进入衰老状态后,就应该开始与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的沟通,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个自然部分,每个人都需要经历,从而减少对未知的恐惧,以便让患者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痛苦与遗憾。

二、正确做法

正确做法1:主动谈论死亡,针对不同年龄和文化背景的人采取适宜的方式。

主动谈论死亡,尤其是在家庭、朋友和医疗环境中,选择一个安静、私密的地方进行对话,可以帮助消除恐惧感。

这不仅能够使我们对死亡有更清晰的认知,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

针对不同年龄和文化背景的人,采取适宜的方法与语气进行沟通,避免使用医学术语或复杂的解释,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将有望建立更为深刻的情感连接。

正确做法2:鼓励患者表达对死亡的看法和恐惧。

鼓励患者表达对死亡的看法和恐惧,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心理支持。

比如可以试探性地问:“您有没有想过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者“如果您愿意的话,我们可以谈谈您的担忧和希望。”

这样可以给对方一个选择的机会。通过倾听和理解,明确表示您关心对方的感受,并愿意提供支持。

可以这样说:“我知道这可能很难开口,但我在这里听您说。”

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为他们提供症状控制、舒适照护以及情感上的支持,使其在最后阶段更为安心、了无遗憾。

正确做法3:在临终关怀中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心理和情感支持。

在安宁疗护中,除了身体上的照顾,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同样重要。

给予患者充分的时间来表达他们的感受、担忧和希望;尊重患者的信仰和价值观,保护患者的尊严和隐私,并在需要时提供宗教和灵性方面的支持;鼓励回顾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帮助他们找到人生意义,并与过去和解;尽可能帮助患者完成未了的心愿,哪怕只是一些小事。

在对话过程中,倾听并展现共情可以大大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

帮助其共同面对死亡带来的挑战,通过支持性对话、心理疏导和倾听,根据个体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关怀计划,让患者感受到关爱,确保每个家庭都能得到最适合的支持和照顾,从而更好地面对生命的最后旅程。

三、小结

从古至今,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学习的必修课,谈论死亡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自身和家人的关爱。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死亡,去理解和接受这一过程,同时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开放和温暖的环境。

“让我们谈谈死亡”这一倡议的核心在于倡导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去面对死亡这个不可避免的生命现象。

通过开放的对话,我们不仅能更好的理解死亡本身,还能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的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提高其生命最后阶段的生活质量。

社会应共同努力,让人们自然地交流关于死亡的话题,逐渐消除对死亡的忌讳和恐惧,各种形式的教育与呼吁将有助于公众重新认识死亡,使人们能够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这一过程。

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能够逐步消除关于死亡的禁忌,使每个人都能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命的终点。通过开放的对话和理解,我们可以携手共筑一个更具人文关怀的社会,让每一位患者、每一位家属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都有尊严、有支持、了无遗憾地走完这一旅程。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勇敢地谈论死亡,用爱与尊重来光照生命的最后一程,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温暖谢幕。

作者: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杨志芬 闫丽娟

编辑:唐蔚 李硕然

审核:姜峰 李雅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肌肉对肿瘤患者预后的价值 肌肉在我们身体中的作用不仅仅是让我们看起来强壮,它对健康的维持和疾病的抵抗力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
郑州视光住院部医生全飞秒近视手... 作为一名郑州视光眼科医院的住院部医生,我与眼镜相伴了十几年。那些被近视困扰的日子,如今回想起来,仍历...
揭秘膝关节异响:关注骨骼健康新... 你是否也曾经历过,膝盖“咔咔”响? 当你上下楼梯、屈伸膝盖,甚至是简单的行走时,膝盖处传来的“咔咔”...
“睡前吃宵夜”和“饿肚子睡觉”... 加班加点工作、沉浸式玩手机看视频,对于很多人而言,熬夜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态,随之而来的就是——夜深了...
靶点和配体的双押暗棋:小核酸龙... 作为小核酸龙头,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在减肥药领域掀起波澜。 近期,Ar...
预防、识别、支持:每个人都该掌... 来源:文章整理自中信出版社新书《自我的重建》 202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一则令人心碎的消息在社交媒体...
被国家电网“拉黑”后,这家龙头... 继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拉黑”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对鼎...
钟南山:除特殊情况,不主张长期... 原标题:钟南山:除特殊情况,不主张长期佩戴口罩!哪些情况可不戴,哪些必须戴? ...
原创 这... 睡眠是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睡眠不仅能恢复体力,还能提高免疫力和心理健康。然而,随着现代生...
原创 菲...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波及到了几乎每一个国家,死伤状况惨不忍睹。日本就是这样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