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和亲”的目的与起源
“和亲”是指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首领之间的政治联姻。和亲的目的无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民族融合,稳固统治
第二,缔结军事联盟,共抗外敌
第三,建立上下从属关系,说白了就是女儿嫁给你,你得喊我爹。
第四,经贸往来,共谋发展
虽然“和亲”一词最早出现于先秦典籍之中。但其实远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不同国家和部族之间的联姻,而这种联姻往往都带着政治色彩。比如周朝时期,同姓为兄弟之国,异姓为甥舅之国。春秋时期,晋献公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以加强两国的友好关系,被称为“秦晋之好”。“家”即是“国”,“国”也是“家”,从此这种“家国”的概念就深入中华民族的骨髓了。
但真正意义上“公主和亲”的历史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联合乌孙国抗击北方崛起的匈奴,于是册封罪臣刘建之女刘细君为“江都公主”,远嫁乌孙国。此后中国历朝历代有大约360次的公主和亲,其中就包括人们熟知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而这个延续了千年的和亲传统直到清朝光绪帝的侄女韫慧格格嫁给蒙古阿拉善第九代十任札萨克和硕亲王才画上了句号。
选谁去“和亲”?
虽说是“公主和亲”,但其实皇帝很少派自己的亲女儿去和亲,相反地,大部分都是宗室之女或者是临时册封的官僚之女。比如唐朝时,送去和亲的20多位公主之中,只有6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难道这样的“假公主”就不怕周边少数民族的统领识破吗?
对于皇帝来说,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到一毛不拔的边境之地,其内心深处一定是舍不得的,他又怎么可能忍心自己的亲生女儿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呢。
而对于少数民族的统领来说,他并不关心公主是真是假,他更多地是在意公主的陪嫁有多少。
“和亲”的最佳时刻
你是不是一定觉得“公主和亲”这种事情一定是中原统治者不敌外族入侵,在危急存亡之际,迫不得已才远嫁公主以求消弭边患,从而稳定政局。但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是很少有公主去和亲的,因为仅凭一个去和亲的女人根本无法解决朝廷的危机。相反地,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公主和亲”都发生在中原王朝的鼎盛时期。
“和亲”公主的结局
第一种:一嫁再嫁,抑郁而终
对于中原女子而言,她们从小受着儒家礼制的熏陶,一直都坚守着“从一而终”的信念。封建王朝甚至还会给女子设立贞节牌坊以标榜和鼓励妇女坚守贞操,一生只侍一夫。但是对于周边的少数民族而言,他们并没有这个说法,相反地,他们认为父亲死后儿子有权继承父亲的一切,其中就包括父亲的女人。所以很多和亲的公主原本都认为在丈夫死后自己能够回归故土,但是现实却是他们必须嫁给丈夫的继承人。有的时候甚至不是一次再嫁,而是嫁了又嫁。在隋唐时期,因和亲远嫁回纥的咸安公主在七年间改嫁了四次。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在匈奴时也先后嫁了三次。
第二种:被残忍杀害,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唐朝时期,位于唐朝与突厥之间的“奚族”虽然并不出名,但是却是一个战略要地,为了维持国土的稳定,于是唐玄宗决定派自己的外孙女宜芳公主与奚族首领李延宠和亲。谁知当时安禄山为了立功以求加官进爵,他数次侵略奚族和契丹。两族对此颇有怨言,于是决定联起手来对付唐朝,于是便决定拿和亲公主开刀,以示决心,于是才刚刚出嫁六个月的宜芳公主就被新婚的丈夫残忍杀害了,彻底沦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第三种:重回故土
对于远嫁的公主们来说她们几乎无时无刻想着能够重回故土,但几乎很少有和亲的公主在离开中原之后还能重返的。但是汉朝时期,被送到乌孙国和亲的解忧公主是其中一个,她一生为了汉朝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她七十岁时上书汉宣帝表示四年故土想落叶归根。汉宣帝十分感恩她为汉朝所做的一切,于是派人将她接回长安。她也终于回到了这个她离开了几十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