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退休后生活很滋润,最喜欢的就是提着一袋花生去公园看别人下棋。眼睛盯着棋局,手也不停地将一颗颗花生扔进嘴里,香脆花生好吃得很。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他去体检却发现了高血脂,听说高血脂还会引发很多疾病,这让他变得格外小心。
思来想去也琢磨不出为什么血脂高,不得已把视线放在了每日一把的花生上:是不是花生吃多了才得高血脂啊?
花生其实是很常见的食物,但也有很多人和王伯一样存在疑惑:花生就是用来炼花生油的,那花生是不是和高血脂有关啊?
一、花生含50%脂肪,为什么反而对血管好?
“常吃花生能养生,吃了花生不想荤”,其实古人就十分喜爱花生。
花生脂肪含量达到49.4%,很多人第一想法就是,那“三高”人士要少吃。但网络上却有不少文章指出“花生护血管”,这到底哪句才是真的?
花生的确是高脂肪食物,但花生的脂肪酸结构较合理,其中有超80%的是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属于好脂肪。这些好脂肪能调控血脂,促进胆固醇形成胆固醇脂,从而让脂质能正常的转运代谢。
与此同时,花生中的卵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成分,也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通过促进脂肪与胆固醇的转运代谢,防止过多胆固醇沉积,从而保护血管健康。
此前《Strok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和不吃花生的人相比,每日食用4-5粒花生的人罹患缺血性中风、全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别降低20%、16%、13%。
针对这项研究,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花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胆碱、白藜芦醇等成分对心血管有益,通过降低血液中坏胆固醇水平,帮助延缓动脉硬化进程,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同时花生中的精氨酸代谢后会生成一种能保护血管内皮的物质,也能保护血管健康,防止动脉斑块形成。
无独有偶,美国心脏协会官网也发表过这一则研究。
这项研究还指出,花生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等不仅能改善脂质水平,还能增强对血糖的控制,并抑制炎症。研究人员表示,花生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在预防高血压、高血糖等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也有积极意义。
但需要提醒的是,虽然花生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也要适量食用,不能替代降脂类药物。
二、花生吃太多,会促进癌症转移?
花生的好脂肪含量较高,其实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仍有不少人对花生却有不一样的看法,甚至表示有研究发现癌症患者不能太多花生,否则会促进癌细胞转移。这又是不是真的呢?
这项关于“花生和癌症”关系的研究出自《癌变》,由利物浦大学研究人员完成的。
研究人员发现花生中含有花生凝集素,当人吃了一定量花生后,该物质会快速进入血循环并和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反应,并产生白细胞介素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而这两种细胞因子是一种癌症转移促进剂,可将癌细胞运输转移。
但要注意,这项研究的结论有一定限定条件:一是对象是癌症患者,二是大量吃花生。即癌症患者大量吃花生后导致花生凝集素增加,从而促进癌症转移促进剂增多,最终增加癌症转移扩散风险。
研究也发现,大量吃花生大概是一次吃250g,吃后1h左右会增加癌细胞转移风险,而低剂量花生,其实并不会引起癌细胞转移。
三、吃花生也有讲究,牢记4个细节
花生口味独特,民间也有很多关于花生的小吃,味道都深受大众喜欢。不过吃花生也有讲究,特别是以下四个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
1、变味花生不能吃
花生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一旦储存不当,就容易氧化变味。特别是已经霉变的花生,含有强致癌物黄曲霉素,甚至会增加肝癌等癌症风险。
2、最好的方式是煮着吃
花生炸着香脆,但最好的烹饪方式仍然是水煮。水煮才能避免花生中脂肪受热氧化,才能更好的保留花生的营养,减少营养流失。
3、早餐吃一小把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日可以吃10-25g花生等坚果油脂类食物。花生还是不要贪多,虽然好脂肪多,但仍有可能导致肥胖,建议可以早餐吃一小把,量刚刚好,也不会不自觉吃多了。
4、并非人人合适
• 高尿酸、痛风患者:100g花生中嘌呤含量达到96.3mmg,加上花生作为高脂肪饮食,吃多了也不利于尿酸的排泄,因此高尿酸和痛风患者最好少吃花生。
• 慢性肾病患者:花生蛋白质的含量也比较高,约24%-36%,而慢性肾病患者有蛋白质代谢异常的问题,因而不宜使用花生这种高蛋白的食物。
• 肝胆疾病患者:花生中的脂肪要经胆汁吸收消化,再乳化后才由肝脏释放到血液中,如果是有肝胆疾病,那么很可能无法吸收消化花生中的脂肪,从而导致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平时聊天唠嗑追剧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吃花生,味道香之余食用也方便。花生也的确是好东西,绝大部分的脂肪也都是好脂肪,适当使用还能保护血管,降低相关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不过花生虽好,也不要贪多,每天吃4-5颗就很好,同时注意花生最好水煮,少煎炸,这样才能避免营养流失,吃得更健康。
参考资料:
1.《花生含50%脂肪,为什么反而对血管好?》.生命时报.2023-11-01
2.《花生会促进癌症转移?劝你这样吃才安心!》.科普中国.2022.06-23
3.《每天吃4、5个花生,真的能防中风!快告诉爸妈!》.科普中国.2023-07-2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上一篇:做好这5件事,让你的心理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