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成为新闻编辑”的忧思
创始人
2025-08-20 09:43:56

田闻之

近日,以AI搜索为主赛道的公司Perplexity,提出以345亿美元收购谷歌Chrome浏览器。类似的还有Particle公司,去年年底推出AI新闻应用,官方网站上的宣传是“新闻,被组织得更好”。行业内动作频频,引发大量关注。

新闻行业应用人工智能不是新鲜事。包括新华社、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在内的诸多通讯社,均已引入AI技术支持新闻的生产和分析。从早期的文娱体育、财经新闻等为主,到如今全流程、多模态的智能化探索,AI作为新闻采编行业的“新宠”,展示出不少优势——其一,速度够快。特别是在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紧急新闻场景中,几十秒乃至几秒就能完成稿件采写并多平台发布。其二,能力多元。稍加训练,它们便能完成内容创作、视频脚本设计、实时翻译等任务。如业内人士的总结,AI正在重新定义新闻的生产与消费方式。

当AI成为新闻编辑,你将看到什么?可能是一则工工整整的快讯、一篇数据详实的财经分析,也可能是一句危言耸听的“爆料”、一篇似是而非的“重磅”。从现阶段看,后者出现的几率急剧上升。如“大妈摆摊卖水果被罚16万元,监管局回应不交就罚145万元”,信息要素齐全,内容生动具体,一时传得沸沸扬扬,但最终证实是AI洗稿所得。“权威引用”原是胡诌,“知名学者”查无此人……大量虚假信息打着新闻旗号大行其道,污染阅读内容,干扰传播秩序。

AI是编写新闻的快手,但人工智能再智能,它本身并不生产新闻,无法凭空创造之前不存在的源头知识,其写作中的文本全部依赖于“喂料”。但当下,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粗浅资讯泛滥,深度分析匮乏。那些夸大其词的信息反倒传播最广、存在感更强。面对这样本身受到污染的语料库,AI编写出来的内容确实难保靠谱。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是,不同于早期的新闻机器人只做简单的数据整合,如今的AI产品对人类自然语言的理解和处理持续升级,在原始数据之上还会做多轮分析研判、延伸解读甚至价值判断。层层推演和“洗稿”之后,哪怕是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也难以一眼“排雷”。

人工智能全方位介入人类生产生活是大势所趋,新闻行业当然不会例外。但万变不离其宗,它终归只是一种工具,如何用好关键在人。就新闻行业而言,其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能有效减少简单重复劳动,对职业记者编辑未尝不是一种解放。至于AI新闻“胡说八道”问题,治理决不能局限于新闻行业,相关平台甚至是程序员,都应当有“把关人”的自觉。哪些信息可以进入AI新闻的语料库,如何做到合规抓取等诸多问题有待破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投基论道 | 近一年指增基金平... 近一年,指数增强型基金业绩表现亮眼,平均回报高达27%。业内人士认为,市场结构性机会与量化策略的契合...
美国女子杀害男友后嫁给他的儿子... △迈克尔斯(左)被控杀害乔纳森,右为死者儿子 媒体近日报道,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一起案子引发全美关...
当AI算力飞向太空 我们将迎来... 当AI算力飞向太空 我们将迎来怎样的变革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数智空天论...
大股东赵一波计划减持不超3%,... 11月9日晚间,京能热力(002893)发布公告,公司大股东赵一波计划减持。 公告显示,因个人资金需...
AI引爆“电荒” 韩国电池三巨... 几年前,由电动汽车引爆的锂电产能竞赛仍历历在目,如今电动汽车市场增速趋缓,一场似曾相识的锂电产能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