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周 编辑/吕栋)
9月27日傍晚,上交所公告称,上交所上市委在举行2025年第40次审议会议,审议结果显示,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下称摩尔线程):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摩尔线程自今年6月30日申报科创板IPO获受理,到9月27日成功过会,用时仅88天,该公司也是今年科创板IPO新过会的企业中,从受理到过会用时最短的。
在证监会科创板“1+6”改革政策发布满100天的背景下,此事也被市场视为科创板提升审核质效、强化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的鲜明信号。据悉,此次IPO,摩尔线程拟募资80亿元,投向新一代自主可控AI(人工智能)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目、新一代自主可控AISoC芯片研发项目等。根据摩尔线程披露,公司预计最早可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目前,摩尔线程离成功上市只差临门一脚,只要注册成功,摩尔线程将成为“国产GPU第一股”。
据介绍,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6月11日,注册资本约4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张建中,他曾担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在GPU行业拥有近二十年的积累和丰富经验。
摩尔线程多位核心高管也均有英伟达公司的工作经历。据招股书,该公司联合创始人、现公司董事周苑,2004年至2020年曾在英伟达任市场生态高级总监。摩尔线程联合创始人、董事、副总经理张钰勃,2013年至2017年在英伟达任GPU架构师。摩尔线程副总经理杨上山,也曾有8年英伟达GPU架构师的工作经历。张钰勃、杨上山均为摩尔线程核心技术人员。摩尔线程副总经理王东则在2007年至2019年在英伟达任销售总监。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摩尔线程以255亿元的估值排名第261位,目前,摩尔线程由创始人兼CEO张建中以及建银国际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等40多家机构共同持股。张建中直接持有11.06%的股权。
截至目前,摩尔线程已成功推出四代GPU架构(苏堤、春晓、曲院、平湖),产品覆盖AI智算、云计算、高性能计算、图形渲染、计算虚拟化、智能媒体、个人娱乐与生产力工具等领域。
摩尔线程此前发布的招股书中介绍,摩尔线程在国内GPU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基于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公司率先实现了单芯片架构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和科学计算、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的技术突破,有力推动了我国GPU产业的自主可控进程。
但国产GPU厂商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投资者们最关心的问题在于,公司如何应对来自以英伟达为首的行业龙头的竞争。摩尔线程曾在回应问询时明确表示,英伟达H20产品与公司最新产品不构成直接竞争。其指出,H20作为遵守美国出口限制而推出的产品,部分算力指标较H100大幅降低,其在大参数规模模型的训练场景中难以满足高性能计算需求,无法有效支撑当前主流大模型训练任务。
国产AI算力厂商的产品在推理领域能力已取得显著提升,在性能已有替代H20的能力。摩尔线程最新一代量产量销产品算力较强,且原生支持FP8,在推理市场上有能力打开市场空间。同时,H20的“后门安全风险问题”为国内GPU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尽管享有“中国英伟达”的美名,但摩尔线程坦言,目前其与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相比,在综合研发实力、核心技术积累、产品客户生态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2024年度,公司旗下AI智算产品、图形加速产品及智能SoC产品在国内市场相应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
另一方面,摩尔线程已销售集群的板卡数量较少,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在回复中,摩尔线程直言道,“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销售基于平湖架构集群对应的板卡数量相对较少。”
其解释道,公司基于平湖架构的第二代超大规模智算融合中心产品于2024年底刚刚推出,支持万卡互联,但市场导入、客户产品测试验证工作需要一定的周期,具体客户合同订单的签订交付亦涉及一系列的沟通协调工作。因此,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销售基于平湖架构集群对应的板卡数量相对较少。
此外,摩尔线程的专业/桌面级图形加速产品收入也自2023年以来出现持续下滑。摩尔线程称,主要系外部供应链环境变化与图形加速市场需求持续升级之间的矛盾所致。摩尔线程表示,通过本次上市,摩尔线程将持续加大创新项目研发投入,继续响应国家关于“加快推动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以及“建设新型算力基础设施”等战略,助力我国在全球智能计算领域实现产品先进、技术领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摩尔线程收入分别为4608.83万元、12398.19万元、43845.95万元,其中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分别为4119.29万元、11837.66万元、42435.03万元,占比分别为89.86%、97.45%、98.1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3955.22万元、-167331.03万元、-149193.77万元,研发费用分别为111649.37万元、133442.57万元、135868.90万元,分别占收入的2422.51%、1076.31%、309.88%。
2025年上半年,摩尔线程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已超过2022年至2024年的全年营收水平,但仍陷入亏损,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2.71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为147813.47万元。
从毛利率情况来看,摩尔线程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0.45%、27.84%、72.32%和69.17%,整体呈现上涨趋势。据该公司称,其前期毛利率较低主要是为以价换市,实现市场拓展,提高市场对其产品的认可度。
在AI行情推动之下,摩尔线程近两年迅速调整了其产品及业务重心,从竞争更为激烈的桌面级图形加速产品,向毛利更高的AI智算及专业图形加速产品转换。
招股书显示,AI智算产品(包括集群、板卡、一体机),在2024、2025年上半年已经成为摩尔线程核心产品,收入占比分别达77.63%、94.85%。该公司表示,由于市场对大模型训练、推理部署、GPU 云服务等需求大幅提升,使得AI智算产品收入大增。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该公司的产品战略转型也带来大客户的波动和集中化的情况。在今年上半年,摩尔线程第一大客户R贡献了期内56.63%的收入,对AI智算集群设备的采购总金额将近4亿元;2024年该公司第一大客户C的收入占比为38.07%,主要销售内容同样是AI智算集群设备,但到了今年,客户C并未出现在前五大客户名单中。
摩尔线程在问询阶段坦言,集群客户在完成初期部署后,下一阶段采购一般需等待新项目立项或扩容需求明确,复购行为一般不会呈现固定的规律性。不过由于国内算力基础设施需求蓬勃发展、方兴未艾,预计集群类收入具有稳定性、可持续性。
截至目前,摩尔线程完成8轮融资。该公司招股书显示,最新的股东名单中,包括了中国移动、深创投、上海国盛、中银国际、建银国际、招商局创投、中关村科学城、红杉资本等知名国资和风投机构,以及字节跳动旗下投资平台量子跃动、腾讯投资、联想创投、中科蓝讯等互联网或产业投资方。
但正如摩尔线程在招股书中所说,“全功能GPU的研发与生态建设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与资源投入”,GPU的研发需要大量的长期投入已是行业共识。有分析人士直言,GPU需要十年磨一剑的耐心,需要容忍失败的勇气。摩尔线程最终能否在一众GPU厂商中脱颖而出,仍有待观察。
与摩尔线程同日宣布科创板IPO受理的GPU公司沐曦股份,在9月21日完成第二轮问询回复,目前进展稍慢于摩尔线程。而其他较为知名的GPU产品公司,如壁仞科技、燧原科技、瀚博半导体,正在接受A股IPO辅导,天数智芯则与壁仞科技在今年多次传出赴港股IPO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