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银创产业通发布的《2025 AI行业全景图》预测,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由AI技术带来的GDP增长将达到2.6万亿美元。而其中AI带来的绝大多数产业价值,都来自其作为通用技术与万千企业的深度结合。
在2025年的今天,大模型趋向成熟,智能体飞速兴起,企业普遍具备了对AI技术的价值理解与应用认同。但面向未来,当企业需要主动通过AI发展差异化竞争力,将AI融入核心生产场景,创造前所未见的价值时,大家感受到的更多是迷茫与担忧。
“企业+AI”,仿佛是一场夜雾中的航海,企业家知道前方就是智能世界的新大陆,但依旧需要小心谨慎,生怕在险滩激流中触礁。
如何让这些企业看清前路,找到航线,完成这次AI之海中的伟大航行?
9月19日,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期间,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企业销售总裁陈雷发表了“跃升行业智能化,千行万业启新程”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华为关于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最新思考与实践,并提出进一步推动行业智能化落地的 “ACT三步走”实施路径。
需要强调的是,“ACT三步走”路径绝非理论层面的构想,其中涵盖了华为沉淀多年的硬核成果,包括华为服务金融、制造、能源等数十个行业客户的实践经验,对不同规模企业智能化需求的深度洞察,更整合了从硬件到软件、从场景方案到生态协同的全栈智能化能力。
对于正处于智能化转型关键期的企业而言,“ACT三步走”的意义格外凸显,可以有效回答企业最关心、最重要、最直观的核心问题,连接出企业与智能化目标的最短路径。企业如何完成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领航”的智能化转舵?百舸争流之间,由此破浪前行。
在AI赋能行业与企业之路上,面对智能化选择过多、供应链过于复杂的现实情况,企业容易迷失在“智能化的迷雾”中,无法实现有效的智能化目标。根据麦肯锡的调研显示,全球70%的企业智能化项目未达到预期目标,其中35%因技术选型错误或实施复杂度过高导致失败。
真正想要穿越智能化迷雾,企业必须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问题一,如何实现AI的商业价值?
企业发展必须以经济效益为准绳,如果AI只有投入不见回报,那么任何企业都无法在智能化航线上行驶太久。企业要如何高效、精准地通过AI回收商业价值。
问题二,如何通过AI产生差异化竞争力?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是普世的,但企业需要的竞争力却是个性化的。那么企业在AI方面的个性化差异从何而来?
问题三,如何让AI从试点走向普及?
伴随着AI技术的成熟,在单一场景、小范围内落地AI已经不难。但这种示范、实验性的AI应用对于企业来说并不具备产业价值。只有让AI走向规模化普及,企业才能以技术换来生产力。
想要真正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不能迷失在卷帙浩繁的技术资料与宣讲话术里,而必须去真实的故事与实践中寻找。真实意味着真相,而真相意味着唯一的答案。
为了加速行业智能化发展,将真实的AI价值赋能给企业,华为自2021年起成立了行业军团,以新的组织架构与业务模型深入行业场景,将华为领先的ICT解决方案与行业典型场景结合,打通智能化技术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最短路径。
如今,在各个领域我们都能看到华为所带来的成熟价值。而这些成功的行业智能化案例,又可以为更多企业提供路线的指引与导航。
我们可以在三个行业故事中,探寻AI航海中华为对企业的业务助力。
金融行业是智能体落地的绝佳场景,“智能外呼”“手机银行”“财富管理顾问”等智能体应用能够通过自然、“拟人化”的对话与客户进行互动,支持实时完成理财产品的推荐与交易,对金融机构来说价值巨大。但智能体落地需要满足高并发、超低时延、长上下文理解等多个苛刻的智能化条件。为此,华为首创了主从动态智能体(Agent)架构,助力某银行客户在交互、交易、风控等场景AI应用的加速落地。由此可见,智能体已经可以带来广泛且真实的智能化收益,企业智能化想要从试验走向规模化商用,智能体就是关键。
下一个故事我们来到电力行业,这个行业具有极大的数据特殊性,像南方电网就拥有PB级的电力知识文本、数千万张图片、上千小时的视频与语音数据。为了将这些数据应用起来,南方电网自主研发了电力行业大模型“大瓦特(MegaWatt)”,其基于昇腾算力平台与MindSpore AI框架开发,融合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最终成功将积累的行业数据用于电网巡检,实现了缺陷隐患识别效率提升5倍,图片准确率提高至90%以上。这印证了一点,打通行业数据,才能让AI释放差异化竞争力。
最后,我们把目光放到医疗行业。润达医疗基于昇腾推理服务器,打造了AI病历一体机方案,提升病历书写质量与效率;AI生成式病历在华西医院的实际部署显示,最快仅需1秒就能生成一份病历,极大提升了问诊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找准精确使用AI的场景,它就能高效带来商业化价值。可见找准场景是AI落地的第一步。
从这些实践案例中可以发现,场景、数据、智能体构成了行业智能化的关键坐标。想要穿过迷雾中的AI之海,就要让自己的企业准确在这些坐标中通行。华为将这个过程总结为“ACT三步走”。
总结这些行业实践与成功案例,可以发现当前阶段的企业智能化,关键是要化繁为简,找到企业到AI价值之间的最短路径。
这种根据实践坐标,联接最短路径的方法,就被华为总结为了“ACT三步走”。
行业智能化的“ACT三步走”路径,即评估高价值场景(Assess high-value scenarios),结合垂直行业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Calibrate AI models using vertical data),规模化部署AI 智能体以重塑关键业务(Transform business operations with scaled AI agents)。
“ACT三步走”的实践路径,正对应了企业智能化所需面对的三大最主要问题。
如何实现AI商业价值?这就需要企业有效评估高价值场景,找到最主要的价值回馈节点。在“评估高价值场景”方面,华为提出“AI场景选择评估框架”,帮助企业对业务场景进行综合评估。
如何让企业用好已有的、积累的数据产生差异化?这需要结合垂直行业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确保数据体系的可用与好用。在这一方面,华为能提供完整的工具链,帮助企业将原始数据转化为知识,再将知识转化为模型。
如何让AI从试点走向普及?这就需要规模化部署AI智能体,以达到重塑关键业务的战略性目标。为此,华为一站式Versatile平台能够自动生成包含100多个步骤的智能体与业务流程,大幅加快智能体速度。
把企业应用AI的方案化繁为简,剔除纷乱的选择与过载的信息,ACT三步走可以规划出企业AI落地的最短距离。这样企业就找到了一条直接通往智能化目标的航线。
有了方向,就要找手段;有了战略,就要有战术。陈雷提到,要实现上述ACT 路径,企业需要具备面向AI的ICT基础设施,覆盖从数据准备、传输,模型的训练和推理,以及模型开发的全流程。
为了进一步满足这些行业智能化需求,华为还发布了联合伙伴开发的9大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
“ACT三步走”构成了企业完成AI航海的完整通路,同时华为联合伙伴还为万千企业提供了实现三步走所需的基础设施与行业解决方案,让这一路径在不同领域落地生根。“ACT三步走”是可复制、能落地的企业AI转型导航图。寻着场景、数据、智能体联接而成的ACT三步走,AI之海的夜雾将得到有效驱散,企业都有机会变成AI大航海时代的胜利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