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AI升级
创始人
2025-11-19 19:16:12

文 | 沈素明

【作者声明:文章具有理想化假设,与自身业务结合请自行斟酌】

在许多人眼中,“新零售”是一个充满数字化魔力的概念。它意味着光鲜的门店、便捷的线上购物,以及永不停歇的促销推送。然而,深耕零售业的朋友自会体会到—那种疲惫,那种焦虑:“流量越来越贵了。”

新零售的本质,曾被简化为围绕“人、货、场”的数字化改造。

但无论技术如何迭代,许多零售商依然困于两大传统难题:一是居高不下的库存积压,二是难以持续的客户忠诚度。用尽了各种高科技手段,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在一个更快的赛道上,重复着过去的错误:盲目进货,粗放营销。

如果AI的价值仅仅在于把促销信息推送得更精准一些,或者把仓库里的货架搬运得更快一些,那只是给旧模式打了一剂强心针罢了。对于新零售而言,AI升级绝非技术堆砌,而是一次管理的重构——它要帮助零售业摆脱“供给驱动”(Push Model)的惯性,转向“需求拉动”(Pull Model),最终实现从“交易管理”到“关系资产管理”的飞跃。

传统零售,无论线上线下,其价值链都是“货本位”:先有货,再想办法推给消费者。所有的努力,都围绕着如何把“场”(门店或平台)打造得更吸引人。

AI带来了新价值链,转向了“人本位”:

实时需求感知 → 柔性选品/采购 → 超个性化体验(O+O) → 履约交付 → 持续增值服务。

这个位移的管理意义在于:决策权从供应链末端的前台(销售员)和后台(采购员),转移到了最前端的实时数据流。不再去赌爆款,而是精准感知每一个细分群体的“微需求”。

下面,我来解构新零售AI升级中的几场硬仗,无一不是对传统管理思维的颠覆。

传统采购最大的痛点,就是“时间差”。零售商必须在季度开始前大批量下单,预测未来3到6个月的趋势,这个预测准确率能达到60%就已经谢天谢地。剩下的40%,就是库存积压和折扣清仓的无底洞。

AI带来的改变在于:通过集成社交媒体热点、线上搜索数据、天气、甚至宏观经济指数,建立“实时需求感知”模型,将预测精度提升到85%以上。更关键的是,它将采购周期从传统的“季度”拉长为“周”甚至“天”。

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于:不再追求“大批量最低价”,而是追求“小批量高周转”。这是一种风险分布管理:AI将巨大的单一采购风险,分散成了无数个小而精准的快速补货机会。零售商的供应链不再是成本中心,而是敏捷的市场测试中心。同时,可以利用这些高价值数据,向品牌方提供反向定制(C2B)洞察服务,实现新的数据收入流。

过去,无论是实体店的货架陈列,还是电商平台的首页布局,都是标准化、平均化的。这是一种“一刀切”的粗放式管理,目标是满足多数人的最大公约数。

AI带来的改变在于:将“场”彻底解构,重建成一个超个性化的服务界面。

·线上:每个用户打开App,首页、推荐位、定价、甚至文案,都是AI实时根据其历史行为、实时浏览和周边环境生成的。这使得销售转化率提升了30%以上。

·线下:智能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够识别老客户,并实时向店员推送其偏好、历史购买记录。店员不再是简单的收银员或导购,而是一个手握强大数据支持的私人顾问。

这里的管理智慧在于:将“标准化管理”的思维彻底抛弃,转而拥抱“情境化、原子化管理”。你的“店”不再是一个固定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因人而异、实时变动的数据服务节点。

新零售的最后一公里,是成本和用户体验的生死线。传统的履约是“被动响应”:客户下单,物流才开始启动。

AI带来的改变在于:将履约变成了“预测式服务”。基于需求感知,AI可以在客户下单之前,就将商品提前调度到距离客户最近的前置仓或门店。这不仅将平均交付时间缩短了50%,也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履约不再仅仅是成本中心,而是服务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将物流视为一种服务,并将其高效化,是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键。

最难的,是留住客户。大部分零售企业将营销预算的重点放在获取新客户(Acquisition)上,而对维系现有客户(Retention)的投入不足。

AI将客户服务从被动变为主动的“关系资产管理”。通过分析客户的生命周期价值(LTV),来决定个性化的投入策略。例如,AI可以在客户购买后,自动推荐与其生活场景匹配的个性化服务包或产品捆绑(Bundling),而不是简单的打折促销。

实质管理根本转变是:摆脱“一次性销售”的思维,转向“订阅模式”。通过AI洞察,你卖的不再是商品,而是一种与商品伴随的高效生活解决方案,在AI之前虽然一直有这个思想,但实现是不可能的。当你持续为客户提供超预期的个性化增值服务时,他就从你的“买家”变成了你的“关系资产”。一旦形成这种资产,客户的忠诚度与粘性就会形成一个自驱动的“心智飞轮”,持续为你带来收入。

所有这些改造方案——从柔性采购到超个性化体验,再到履约服务化——最终的成功,都不取决于AI模型有多复杂,而取决于组织架构和文化是否足够柔性。

AI的算法可以告诉你,某个时间段哪个地区的客户最可能购买哪种产品。但如果采购部门、运营部门、营销部门依然各自为政、数据不通,那么AI的洞察就会卡在部门壁垒上,无法转化为行动。

新零售的AI升级,是对数据驱动型治理能力的考验。它要求管理者不再凭借经验和直觉拍板,而是以数据流为唯一的“中央指挥系统”。

AI带来的价值,并非仅仅是数字报表上的ROI(投资回报率),而是它能有机会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高库存风险的生意,变成一个围绕客户生命周期价值(LTV)持续增长的、可持续的、可预测的商业模式。

这才是新零售AI升级的深层意义,它不是在于卖更多的货,而是管理更深刻的客户关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被... 在国际关系日益复杂的当下,外交语言的微妙变化往往可以引发广泛的连锁反应。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就台湾...
律师:用AI伪造假图申请“仅退... 正常情况下,买家如果因商品质量问题申请“仅退款”,商家会要求拍照或拍摄视频证明商品损坏,并让买家销毁...
VAST AI OS进驻Azu... VAST Data的AI OS软件栈已成功移植到Azure平台,将作为托管服务提供给用户。 AI O...
新零售的AI升级 文 | 沈素明 【作者声明:文章具有理想化假设,与自身业务结合请自行斟酌】 在许多人眼中,“新零售...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AI手机...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25年11月13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中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