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黄河下游拉直入黄海,将悬河泥沙挖走铲平,计划是否可行?
创始人
2024-12-10 13:53:48

铲平黄河下游八百里悬河,将其拉直入黄海,实现中原地区直通大海,那这个计划能否可行呢?

黄河改道

黄河在近2000多年经历了六次大改道,最近的一次就是明清时期,黄河南下至黄海入海改道至北上进入渤海,虽然已经流淌超百年,但如今的黄河仍然还存在诸多问题,旱季干旱雨季洪灾,丧失了航运功能的同时还存在有地上悬河。

其中开封和新乡地区最高处,分别高出了地面13米和23米,一旦河水猛涨就会有决堤的危险,使得黄河就像一柄利剑,悬在下游近8千万人的头顶,因此也有不少人提出解决方案,其中比较突出的方案就是,将黄河调整至明清黄河故道并进行疏浚实现通航,再将如今的八百里悬河铲平一劳永逸

这样一来,中原地区能直接通过黄河入海,避免大量泥沙在渤海沉积导致面积缩小的同时,还能在黄海造陆增加国土面积,原来的八百里悬河挖出的泥沙还能售卖。听起来这个计划好处多多,那它真的可行吗?

黄河改道是否可行

在怂叔看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是明清故道的问题,黄河南北分岔是在河南兰考的东坝头,因为故道曾经也深受泥沙影响,使得河床比地面也高出了整整四米,如今两个河堤的最远处达到了4公里,即便是连接,未来的明清故道也相当于是一条地上悬河。

更不要说明清故道已经废弃一百多年,原来的728.3公里的河道,完整保留的不足三分之一。就拿河南民权县来说吧,黄河曾为此地留下了沉淀300多年的厚厚黄沙,大风天气黄土遮天蔽日,为了改善环境,当地人在黄河故道上培育出6.9万亩林海。

还有安徽宿州的砀山县,46.6公里的黄河故道也是黄沙漫漫,为了治理选择了种植耐旱的梨树,如今黄河故道产区的梨果树木覆盖率达70%以上,如果重新恢复明清水道,不说建造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铲平悬河难度

接着再来说说铲平黄河的难度,800里悬河可不是说说而已,我们就按悬河,平均高度5米、宽度0.8公里来计算,开挖的土方量达到了32万亿立方

即便我国使用比天鲲号还大的新海鲟号挖泥船,最大舱容达17000立方米,按照1.6~1.7吨湿泥沙为一立方,大约能承载2.55万吨,也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将这些沉积的泥沙挖走。挖走之后还会出现湿地面积萎缩、海水倒灌以及海岸线倒退等情况。

另外,挖出的黄河泥沙因为微生物含量高,可能存在细菌和虫卵 对人体健康有害,再加上里面的砂石经过了河流冲刷和沉积,泥沙较多且表面更加光滑,直径通常是在0.3毫米以下,用它搅拌的混凝土会出现凝结力不足以及砂浆稀等情况,无法用于房屋建设。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如今的黄河治理方式逐渐成熟,就比如小浪底工程的调水调沙,极大程度上减少了黄河下游的泥沙沉积,根据资料显示,2023年,黄河干流年总输沙量仅0.95亿吨,累计排沙29.2亿吨,使得黄河下游河床平均降低3.1米,相信以后还会更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侯小军:驾驭AI 逐浪媒体+ ... 南都讯 11月15日,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的“百万英才汇南粤——文化产...
大麦娱乐灯塔专业版发布特别观察... 11月14日,在2025年金鸡电影市场·金鸡推介会上,大麦娱乐灯塔专业版正式发布特别观察《为何买单,...
AI圣杯战争开打,中国企业如何... 11月13日,腾讯发布Q3财报,季度总营收1928.7亿元,同比增长15%;经营利润(Non-IFR...
又在折腾?疯狂投资AI后,Me... 2025 年以来,Meta 对人形机器人的布局持续提速:继年初在 Reality Labs 成立专门...
上海启动全国首个“AI+无障碍... 人工智能对推动无障碍文化建设能起到怎样的作用?11月14日下午,由上海市残疾人文化体育促进中心主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