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父母爱孩子,怎么要求都不过分。
一位读者在我的一篇文章后,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句话瞬间扎疼了我,甚至让我这样一个一向不怎么为文章的评论生气的人恼火起来。
我想回他一句: 是不是爸妈生了孩子,就可以对他为所欲为呢?
并不是每对父母,对孩子都有同样多的爱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被当成一个无比正确、不可撼动的表述。
但如果我们肯稍稍活动一下自己的大脑,有一点自己的判断,就不难发现,并不是每对父母,对孩子都有同样多的爱。
比如,同样是孩子失手打碎了一个杯子,一位妈妈马上关心孩子有没有因此受伤,并且心平气和地收拾起碎玻璃,而另一位妈妈马上对孩子大吼大叫,并且抓过孩子的手,狠狠打了几下,以让孩子记住这个教训,不敢再犯。我们能肯定地说,这两种妈妈,对孩子的爱是一样多的吗?
再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其实只是在父母看来不太理想),一位妈妈平静地鼓励孩子再加把劲儿,而另一位妈妈怒不可遏地把孩子用手机充电线给勒死了。你还能毫不犹豫地说,这两种妈妈,都是一样爱孩子的吗?
发现“爱的能力”
我(真心爸爸)能有此认知,还得感谢我的第一位心理医生。二十年前,我们大儿子一两岁时,我曾经失控打孩子。这让我特别困惑:孩子这么可爱,而且我这么爱他,为什么一点点小事情就让我如此容易发脾气,甚至打他?
于是,我生平第一次去看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和我讨论了一个我以前闻所未闻的问题——爱的能力。
她告诉我,每个人爱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人爱的能力非常充沛强大,有能力给予他人深厚的爱,有的人,爱的能力比较低,甚至非常低,既不容易感受爱,也不容易真正地付出纯粹的爱。而爱的能力,则主要来自自己童年的成长经历,尤其是母亲的影响。
那段时间和心理医生的讨论,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从那以后,我完全不再打孩子,并且有意识地开始修炼自己爱的能力。
近年研究家庭教育,写育儿文章,和众多遭遇各种各样家教育儿问题的父母讨论,我也越来越发现,对于如何是真正地爱孩子,很多父母和我当年一样,完全有混沌不清的认知。
几乎每位爸爸妈妈,都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并且毫不怀疑,自己对孩子付出的,是真正的爱。但实际上,很多父母付出的不过是时间、精力、金钱、有条件的爱意,给予孩子的,不过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的各种要求、期待、控制,有时,甚至是对孩子全然的为所欲为。
五个标准,检验你是否有爱的能力
如果你和我一样,想弄清楚“爱的能力”到底是什么,自己对孩子付出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爱,我特别推荐你读一读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出版于1956年的著作《爱的艺术》。
弗洛姆在这本书的第一个段落,就言明:“爱是一种艺术,它需要知识和努力。”“大多数人把爱只是简单地看成被爱的问题,而不是看成爱人及自己有无爱人的能力的问题。”
弗洛姆所指的爱,包括亲子之爱、同胞之爱、情人之爱,他认为,无论是爱的对象是谁,真的爱,都有五个要素,分别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尊敬和了解。
1、给予
“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它是主动地‘站进去’(standing in),而不是盲目地‘沉迷上’(falling for)的情感。如果用最常用的方式来描述爱的主动特征,那么,它主要是给予(giving)而不是接纳(receiving)。”
这恰恰可以用来回应令很多父母困惑的“我们这么爱孩子,孩子却为什么不能给予父母同样的爱”以及“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回报、感恩父母的爱”的问题。如果我们付出的是真正的爱,那么是否有回报,应该完全不在我们关心的范围之内。
2、关心
弗洛姆说,“爱就是对我们所爱的对象的生命和成长主动地关心。哪里缺少主动地关心,哪里就没有爱。”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主动地关心”难道父母们还缺乏吗?确实,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有无比主动、无微不至的关心,但如果忽略了关心的对象,也就是“我们所爱的对象的生命和成长”,我们的努力,就很可能成为对孩子生命和成长的扼杀。就像是有的父母关心孩子的成绩,却不惜为了成绩打死孩子、把孩子逼到跳楼一样。
3、责任感
弗洛姆认为,爱的另一要素,是责任感。他所说的责任感,并不是指外界强加于人的职责,而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它是我对另一个人直接或间接的需要做出的反应。‘负责’意味着能够或者乐于‘作出反应’”。
按照通常的理解,每一位父母,都不会认为自己对孩子缺乏责任感,但如果以回应孩子需求来衡量,我们却不难发现,很多父母,更关心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并且乐于把它们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并且坚信,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是控制,并不是真正的责任感。
4、尊敬
“尊敬,意指能客观地观察一个人并能意识到这个人的独特个性。尊敬还意味着让对方任其天性地自由成长和顺利发展以及关心对方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尊敬不包含有利用的意思。”
“尊敬”这个字眼,可能会让很多父母大跌眼镜:难道我们做爸妈的,还要尊敬孩子吗?
确实,做到尊敬孩子很难,也正因如此,缺乏尊敬,或者说尊重,才成为亲子之爱的第一杀手,让我们对孩子的爱,沦为弗洛姆所说的“支配和占有”。
我们太认为我们拥有孩子,也太喜欢随心所欲地支配孩子了,所以才会有人有勇气理直气壮地宣称“只要父母爱孩子,怎么要求都不过分”。
5、了解
“了解有许多层次;爱方面的了解并不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了解,而是深入到内部本质的了解。只有当我关心他人甚于关心自己并处于他人的地位观察他人时,才有可能了解他人。”
基本上,所有的父母都会认为自己很了解自家孩子,但据我们观察,有的是真正的了解——以同理心去理解孩子,有的则走到一个可怕的极端,就是像弗洛姆所说的,“完全左右另一个人”,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志行动,按照父母的愿望去感觉,按照父母的目的去思考,把孩子变成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我们很多孩子,正是如此沦为父母的所有物,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
面对孩子,我们需要敬畏和谦卑
对照弗洛姆的解说,我们很容易看到,父母们声称并且坚信的“爱孩子”中,到底包含着多少自以为、多少水分。
很多时候,“爱”不过是一块用来遮羞的布,掩盖我们的自恋、自大、傲慢、偏见、任性、失控和为所欲为,而在另一些极端状况中,父母自以为的爱,甚至成为一把杀人的刀,将孩子推向心理的或者生命的绝境。
所以,无论讨论这个话题,令你多么不快,真心爸妈还是想真诚地劝说一句: 面对孩子,父母需要更多的敬畏和谦卑,以克服我们的自大和狂妄,让孩子能真正获得来自父母的给予、关心、责任感、尊敬和了解,这样,才是真的爱孩子,而不是占有和控制孩子。
真心爸妈精选0-12岁全学科书单和几十个主题书单
对培养孩子阅读、管好孩子学习有困惑
请扫码进入“真心爸妈成长”查找相关课程
可以扫码加入真心爸妈家教讨论群
真心爸妈(徐智明 / 高志宏)
致力于发现家庭教育底层逻辑。著有《育儿基本1、2》、《阅读手册(上、下)》。开创全学科自主阅读体系,倡导自主学习。两孩父母,现居北京。
上一篇:景区餐饮这笔账到底该怎么算
下一篇:“中国制造”当前竞争优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