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创业的初期做了两件大事,就是这两件事,奠定和开创历史上为期四十六年曹魏时代。人家说,好开头就有好结尾,凡事没有绝对,有时间好开头也不一定有结尾,历史不是独角戏,不管什么样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不是个人的历史,就如一部戏一样,是大家合伙演出来的结果。这不,曹操就是这样得,开头不错,结尾却不怎么样。
三国期魏国,于公元220年建到265年亡,历史这一时期,多称曹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汉末,天下大乱,群雄纷争,曹操在军阀相互混战中,采取,一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二是实施屯田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后,实力渐增,并且渐渐掌控了汉朝,为后来曹魏政权建立打下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于洛阳,曹操儿子魏文帝曹丕逼汉帝退位、篡谋汉权,在都城许昌称帝,旋迁都洛阳,曹魏始建。至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号晋,自此曹魏灭亡。
曹操创业由于经营有方,一时间实力大增,许许多多的小组织,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纷纷来投其门下,跟曹操有吃有喝,谁不来,有了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曹操有点不淡定了,开始尾巴翘起来了,自已认不得自已。就是这样麻木不仁的态度差一点把自己赔进去。
曹操势大,当时一个小军阀张绣来投靠,结果由于曹操行为不检点,纳了张绣的婶为妾,这种大逆不道行为,给谁头上都不能容忍,张绣来给反戈一击窝里反,差一点要了曹操老命。具体策划窝里反的行动就是张绣的谋士贾诩。正是这个人,出谋划策致使曹操损兵折将,并且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长子曹昂死了,警卫队长典韦亡了,侄子曹安民折了,曹操自已也受伤了,照理说,结下梁子,曹操应该和此人接下血海深仇之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个和外人看来,和曹操结下不共戴天之仇的贾诩,命运似乎和曹操开了玩笑,偏偏最后就成了曹操的幕僚。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根据三国志,贾诩传,介绍贾诩是三国时期一流奇才,怪才,和鬼才,也是三国时期最聪明最智慧的一个人,据说李傕,郭汜,犯上作乱就是贾诩出的谋,搞的鬼,二人本来见董卓被王允和奉先刺杀后,李,郭二人准备解散队伍,准备回家,就是被贾诩忽悠,致使大汉重燃战火,老百姓受尽兵戈之苦。后名臣:王允被李傕郭汜二人杀之。从这里可以看见贾诩是一个多谋善断之人吧!
天子被挟离长安后,贾诩辞官投奔张绣门下,可能按辈分比张绣年长,张称其长辈,张绣反曹,贾诩设计破曹,这一计使曹操元气大伤。面对自已不轨行为,曹操似乎认识到自已的错误,面对自已失败,曹操并没有推诿于他人,更没有追究那些主张受降张绣的人,而是自已承担责任。据三国志记载,知错是自已,自已检讨了自已。后曹操发愤图强在建安197击败张绣,张绣落荒而去。建安198年曹操三征张绣,出师不利,再次呛水,这次张绣和刘表在贾诩撮合下结盟,但是两人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这为曹操击败张绣埋下伏笔,曹操佯败,张绣不知是计,派兵去追,贾诩知是计,劝张绣不要出兵,结果不听,张绣大败。张绣不听贾诩之言,认识自己错误。
后听贾诩之言,二追曹操,结果第二次张绣胜了。首追败,二追胜,张绣不解其意,贾诩说,将军善用兵,实不及操,曹兵撤退,必亲自断后。将军兵虽精,将军之将不如曹,但曹兵也精,所以将军必败,然,曹操攻打将军,既无失策,又未尽力,不战而退,必定后方有问题。他既然打退将军追兵,必轻车速进,留下断后之兵肯定不是将军对手,所以我军必胜。这番话,张绣茅塞顿开醍醐灌顶。贾诩果然料事如神,曹操的确后院起火。果不其然,不出贾诩所料,曹操撤退,有序有节,不是盲目的。当时曹操前有刘表拦截,后有张绣追杀,虽腹背受敌,但曹操胸有成竹,即使逼入绝路,曹操认为曹军肯定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因此曹操料定自已必胜。
张绣二降曹操,也是贾诩之计,张绣半信半疑,说曹操不能容我,正是如此,才去投降曹操,贾诩说原因有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投靠曹操名正言顺,二袁绍人多势众,人家看不起,不受待见,二曹操势弱此时投,如雪中送炭。三有雄心壮志者,一定不计前嫌,胸怀广大。不计个人得失恩怨,向天下人表示其宽宏大量,所以,安全,放心去投。果不其然,如贾诩所料,曹操热情招待,并封官张绣与接为儿女亲家。自此张曹冰释前嫌,并得到重用,贾诩也成曹操重要的谋臣。其实张绣糊里糊涂,贾诩曹操心知肚明。因为二人玩政治高手。张绣不明白,曹操贾诩都明白一个道理:天下争夺,其实就是人心争夺,人才争夺。
后来,曹操也明白,凭张绣玩不出花样,能谋大事就是贾诩,曹操知贤纳用,知人识人,知道贾诩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后来曹操也罢,曹丕也好,贾诩为曹魏政权也是尽心尽力,父子二人对他不错,贾诩最后得以善终,和聪明才智是离不开的,识时务,善于判断形势,与时俱进,才是自已有始有终。一个人不识字可以,不识时务不行,这句话用在贾诩身上恰如其分,在三国混乱时代,贾诩得以善终,真不多见,所以贾诩是一个聪明绝顶之人,如此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