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算力迈进“万卡”时代 算力竞争转向集群效率
创始人
2025-11-18 09:14:57

(记者 杜峰)“十四五”时期,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发展,当模型参数从千亿级跃迁至万亿级,算力竞争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深度之变。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联合益企研究院发布《2025中国算力发展研究报告之AI计算开放架构》、“九源”智能计算系统生态联合体成立等重磅动作则共同指向一个趋势,那就是我国智算产业发展正从“算力规模竞赛”迈入“体系协同竞争”阶段。AI产业正从围绕单卡峰值性能的“军备竞赛”,转向对“万卡集群效率”的极致追求。

趋势之变:从“单卡争锋”到“集群竞速”

(图片来源:摄图网)

智能计算中心,作为提供算力、数据和算法服务的公共算力新型基础设施,其核心由模型、数据和算力三大要素共同支撑。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发展研究所所长饶少阳表示,现在大模型更多从“预训练”转向“后训练”,并大量采用强化学习、思维链等方式,带动算力需求倍速增长。随着模型推理需求爆发、智能体规模落地,未来推理将成为智算需求增长的主力,训练算力也将同步增长。

从万亿参数的时代开始,AI模型的需求已经无法由单机设备承担,大规模并行计算的集群技术应运而生。集群技术不仅仅是硬件的简单叠加,更是计算能力的协同提升。这不仅提高了计算效率,也缩短了训练时间,使得更大规模、更复杂的 AI模型得以实现。

《2025中国算力发展研究报告之AI计算开放架构》指出,AI产业的发展拐点,正从“堆算力”转向“组织算力”,尤其是在智能算力总规模逼近千EFLOPS的当下,算力资源的组织方式、系统间协同效率及架构开放程度,将决定未来AI创新的速度和边界。明确提出未来AI基础设施将从“硬件竞争”走向“体系协作”。

格局之新:运营商加入战局

当万卡或超万卡集群成为训练前沿大模型的“标配”,其部署者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云厂商和科技巨头。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现象是,国内电信运营商正以强大的势头加入这场高端战局,成为万卡集群竞争中的重要一极。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介绍道,“十四五”期间,智算供给能力显著提升,通信运营商加快向AI基础底座供应商转变,累计投资超百亿元,建成4个万卡集群,智算规模比“AI+”行动实施前增长超过2倍。这四个万卡集群分别为中国电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中国电信临港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哈尔滨)以及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

中国电信去年3月宣布,天翼云上海临港国产万卡算力池正式启用,同时入驻首批用户。这是国内首个投入正式运营的国产单池万卡液冷算力集群,也是业内领先的全国产化云智一体公共智算中心。目前中国电信在京津冀、长三角建成两大万卡智算集群,位居国产算力领域前列。截至2025年9月,天翼云总算力规模已突破77EFLOPS。

中国移动2024年在呼和浩特、哈尔滨建成全球运营商规模最大的单体智算中心和单集群智算中心,分别形成1.9万卡、1.8万卡智能算力规模。中国移动近日在哈尔滨数据中心完成万卡级智算集群长周期稳定训练,训练稳定性达行业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在超大规模智算集群管控领域取得关键进展。

中国联通建设运营了上海临港、呼和浩特、宁夏中卫和青海三江源等万卡智算中心,实现先进算力和绿色电力的融合发展,中国联通将推进智算中心增量扩容,探索布局十万卡集群,预计到年底,智算规模将达到45EFLOPS。

流通之钥:构建高速互联与智能调度体系

智能计算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应用特征显著分化,算力基础设施正在加速重构。如何真正让算力服务产业,关键在于如何加速流通。

算力的无损流通首先依赖于高品质的网络连接。运营商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覆盖全国、通达全球的光纤与5G/5G-A网络。通过部署SRv6、FlexE、SD-WAN等新技术,构建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算力高速网”,为东西部“东数西算”、云边端协同提供确定性的“运力”保障。中国联通建成算力智联网AINet,实现8个国家算力枢纽和22个省级骨干节点的全覆盖,推进算力智联网提速提质,加快向800G、1.2T超大带宽演进,推动跨主体、跨架构、跨地域算力互联互通。

构建一体化服务,搭建算力调度“总枢纽”。运营商需超越简单的网络连接,向上层服务融合。通过构建全国一体化的算力调度平台,将遍布各地的通用算力、智算中心、边缘节点等异构算力资源进行统一纳管、智能编排与一体化供给。中国电信在国内率先推出“息壤”算网一体化服务,推动跨域、异构及多方算力互通。调度系统能深度解析任务的资源需求,做到秒级精准匹配算力和网络的最优路径,智能化完成业务流编排和应用治理,提升算网利用率,降低综合使用成本。同时,天翼云息壤平台推出的Triless架构,即“资源无关、框架无关、工具无关”,极大降低大模型应用服务门槛,让算力能像水电一样即取即用。

深化行业洞察,培育算力服务“新生态”。流通的最终目的是赋能产业。运营商应充分发挥其政企市场优势,深入智能制造、智慧医疗、金融科技等垂直行业,将网络连接、算力资源、行业应用与集成服务深度融合,打包成端到端的行业解决方案。中国移动通过联合中国电科、中国信科等伙伴,推动国产芯片(如华为昇腾、寒武纪思元)与智算集群的适配,已在金融、能源等11大行业落地6000多个方案,适配80余主流大模型。2025 年上半年,已有超300家中小企业通过中国移动的算力平台完成 AI 项目落地,平均降低算力成本40%。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I算力迈进“万卡”时代 算力... (记者 杜峰)“十四五”时期,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发展,当模型参数从千亿级跃迁至万亿级,算力竞争的底层逻...
“完美案例”竟是AI编造!司法... 孔德淇 一份书面意见中援引的两起“权威案例”,事实细节与涉案情况高度契合,却在司法审查中露出马脚——...
资管巨头操作现分歧 海外AI泡... 随着美国13F报告陆续披露,资管巨头在“AI龙头”英伟达上的操作呈现显著分化,一场围绕人工智能前景的...
AI编程迎来“加速时刻” 互联... AI编程是否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广州眺远营销咨询公司总监高承飞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写代...
全省首个“AI+超高通量类器官... 本报讯(记者 王红)记者昨日从省医学科学院获悉,河南省首个“AI+超高通量类器官芯片智能自主实验平台...